1.定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1918年最早应用于心理学,被认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百度百科)
动机是人行为的主观愿望。(汉语词典)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某一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百度百科)
2.动机的分类
1975年,心理学家Deci提出了认知评价理论,Deci首先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
3.动机的来源
1)内在动机来源于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外在动机是由外部因素诱发的,是个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
2)内在动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个体有自我成长的倾向,希望参与某项活动而发挥自身潜能。当人们出于内在动机去完成一项任务时,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会充分体验到活动本身的趣味性。
所以调动个体内在动机的活动要有新奇、有趣、刺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带给人回味愉悦的感受。
4.影响孩子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因素: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有效分配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等
2)合理的归因方式也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将学习动机与一个人的行为相关联。如果学习动机依赖于自身所处的环境等外在因素则学习效果弱。
5.个人思考
影响孩子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在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关系上: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时常焦虑等都会给孩子增添许多压力,进而产生逃避和厌倦等行为或情绪;
在学校里,教师的认可或激励、积极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他,学习内容难易程度、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因素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对孩子来讲,学习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以往我们更多强调从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去讨论学习动机。学习学习,三句话不离学习。可人的精神头儿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学习呢?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教育中的问题,如霸凌、伤害、抑郁、自杀等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已经衍生为社会问题。思考孩子的心理、情绪、情感,品德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这难道不比补成绩考名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