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穆来纳森、沙菲尔
成书时间:约2013年
出版信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版
回想一下,我们使用电脑时某一个或几个程序会在不经意间将系统卡住,此时打开“任务管理器”,能直观地看到,系统的资源,诸如内存、处理器,这些的大部分都被“占用”了。人脑也会遇到类似的状况,当周围出现了某些“麻烦”,它也会在短时间内、大比例地占据你我的大脑。
电脑资源被占用之后,它的影响显而易见,那就是各种程序运行不畅,如同公路上的“拥堵”。而当大脑中出现了“拥堵”呢,效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稍加留意,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不愉快的体验。
大脑中的“拥堵”带来最主要的影响,便是“无心他顾”,就像电脑,没有了足够的资源空间去处理其他程序。彼时,大脑对周围其他事物,无法做出很好的判断和处理,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应付”。对于紧急的事,应付一下,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想了想便搁置一旁,更别说那些相对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这重要与否,那也是在处于“拥堵”状态下的大脑所做出的判断。)
“小麻烦”造成了大脑的资源被“占用”,紧跟着就没有了足够的资源去好好处理其他事情,于是错误便发生了。这些发生在判断、决策、行为等等各个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另外的,而且往往是更大的“大麻烦”。于是,小麻烦通过大脑的某种应激反应,变成了大麻烦。
说了那么多,回到本书。本书的主题——讨论“稀缺”,这里的“稀缺”,包括了金钱、时间、空间、社交(朋友)等等各方面。
稀缺——这样一种“麻烦”,它造成了上文中我们所看到的“大脑资源被占用”,这在书中,被作者称为——“带宽负担”(或叫“带宽变窄”)。
由于金钱、时间等的稀缺,使得人们专注在那些与稀缺相关的事物上。专注当然会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书中称为“专注红利”),但由于“带宽负担”,人们在其它方面,因为无暇顾及、应付了事,便会犯下更多的错误,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
“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十分简单: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P17
关于“带宽”,作者的说明:“即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人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人们的执行控制力。”P15
带宽负担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主要来自于稀缺引起的一类大脑反应,作者称之为“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P33
稀缺—管窥—带宽负担(带宽变窄)--(对未来的)短视以及(对周围的)漠视—犯错—稀缺加重。简而言之:“最初的稀缺”+“错误的行为”=“稀缺被放大”。
更重要的,虽然稀缺是起因,但真正可怕的不是稀缺,而是稀缺心态!是不良的心态,导致了更多错误的发生。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稀缺带来了什么”;第二部分“这是如何发生的”;第三部分“如何应对”。
关于应对之法,作者在这第三部分的着墨并不多。其实,相信读者读完前两部分,关于如何应对,也就呼之欲出了。
还拿电脑举例,对于“down机”,我们应当有些经验,除了增加内存、升级处理器之外,哪些是我们立刻能做,而且花费较少的?
重装系统,虽然有效但会“伤筋动骨”,于大脑而言,也无此项功能。剩下的,那一定就要“优化程序”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设定处理优先级。这些对应到作者给出的建议:管理好带宽、将重要的事情拉进“管子”、在带宽充裕时做好规划,处理掉那些重要的事情。另外,可以给系统预留一些空间——书中称为的“余闲”,以应对突发情况。
读完此书,体会到国家层面的消除贫困,于全社会的意义重大。于个人而言呢,由于先天能力和后天的锻炼,人们的带宽宽度各不相同,不幸,如果您是属于带宽比较窄的,那就非常建议在日常的修行中,增加一个“管理和拓宽思维带宽”的训练项目吧。
完
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