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纯银v的新年第一篇[话题产品VOL1:豌豆荚一览]讨论的这款app,一款订阅信息的应用,通过用户手机安装的app来分析读者对于内容分类的喜好,从而推荐内容。给我第一个直觉就是,省去其他同类的app初次进入时让用户选择内容分类一样,只不过一览省去了这个“讨人嫌的步骤”。
说来也巧,我和我的最好的朋友合开了这个简书的账号,原因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碎片时间收集来的信息,我俩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大量利用碎片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内容的针对性也很强,当收集的信息无法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链接在一起的话,基本就是被遗忘,往往一篇文章再不同的时间点我居然读过很多遍都不知道。往往在乎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其实我们自己已经把时间碎片化了,so,just do it!我们开了这个简书锻炼锻炼自己,废话有点太多了。
信息聚合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这种app实在是太多了,zaker、filpboard、好奇心日报、今日头条,都是佼佼者。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吸引了足够多的用户,内容的广度扩展,精品内容深度挖掘,自学习架构系统,等等都是这些app的战略方法,那么给用户的好处是什么,打发时间,娱乐用户,心灵鸡汤等等。目标人群大多都是屌丝腐女。我不否认我也是屌丝,并且在拉屎的时候用这些“厕所应用”来消遣。
碎片化
碎片化的时间,app先培养用户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导致我们原本很好地生活节奏反而把时间碎片化了,是一个先果后因的过程,仿佛被骗了。
碎片化的内容,博客打败了读书,微博又打败了博客,图片打败了文字,仿佛越是简短的信息量,大家才有动力去摄取,然而一个行业,一个学术,一个理论,一个定义都是严谨成体系的,我们每天摄取的内容都是支离破碎的,我如何布局自己的知识图谱,怀念重新拿起书来看,不懂就google的节奏。
知识广度扩展
知识深度增加了吗我只能说我得到资讯都是新鲜的,我不觉得现在的内容导向的应用把我的深度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所有的东西都是略懂,不懂就别装大尾巴狼,然后让内行人看笑话。
知识广度增加了吗现在的这类app,只是以你自身兴趣为导向来推荐内容,他不会推送不相干的信息,这也就是为什么报纸,杂志仍然在市面上占有一定比例的原因,当你在飞机上,火车上信号质量比较差,拿起身边的报纸来看一下,发现有很多你以前没涉及的内容也是很吸引你的,从而你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我们的知识广度是需要挖掘的,目前来说,这些应用并没有把这样的功能安插进来,可能也是有种种原因的,人群分类不一样,推荐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可能产生意外的收获,也可能被认为是广告。
回到自身
我只是一个被称为弱鸡的产品经理,因为我和我的朋友都喜欢去研究产品相关的东西,我们最终都在今年适应了一个新的角色,在这道路上坎坎坷坷,但是我们真的做了很多我们说完就去做的事情,简书就是一个例子,不会就码字,我俩相信咋的写他妈的几万字还不入个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