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亲这里有几天了,心里总盘算着:可千万不能去麻烦姨。她年纪不小了,实在不愿让她为招待我费心破费,便硬忍着没去探望。
没成想,我这边刚盘算完,姨倒先上门了。她前天才从老家风尘仆仆赶回,手里拎着鼓鼓囊囊的大包小包,全是母亲爱吃的稀罕特产。一瞧见我,她眼睛瞬间亮了,攥着我的手问东问西:“啥时候回来的?在外头都好吗?”临走时更是不由分说地敲定:“明天中午一起吃饭,不许推!”我和母亲连忙摆手推辞,可那股被人记挂在心的暖意,早把“不好意思”冲得烟消云散。
当天晚上就听见母亲和哥哥们念叨,姨竟已经把饭馆包间订好了。这下彻底推不掉了,我反倒有些坐立难安——本想省点事,反倒让长辈为我多操了心。
第二天的午餐桌上,姨的念叨就没停过:“多吃点,在外头哪能吃上这么顺口的?”满桌菜肴,道道都是我们的心头好,升腾的热气裹着饭菜香,藏不住的全是长辈的疼爱。饭后我们忙着清点包间里的东西,生怕落下什么,刚走到门口,就见母亲和姨在吧台前争着掏钱付款。
回到家后,才听见母亲念叨:“哪能让孩子掏钱呢!”原来,我们在包间里闲聊时,妹妹不知何时悄悄出去结了账。账单上的金额赫然是“520”。那一刻心里猛地一软:姨的饭局,是长辈不求回报的牵挂;妹妹的520,是同辈心照不宣的体贴。
原来最踏实的幸福从不是轰轰烈烈,就是这样一顿饭里藏着的双向奔赴,是家人之间悄悄把彼此放在心上的温暖。这顿饭吃得胃里暖,心里更暖。家人的爱啊,从来都是如此:你怕麻烦她,她偏要疼着你,最后总有人悄悄为这份爱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