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两颗人生胶囊,你会如何选择?
选择红色胶囊,你就能在真实世界中活出自我。
选择蓝色胶囊,你只能像从前一样继续活在假想世界里。
以上是好莱坞著名影星基努·李维斯( Keanu Charles)主演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情节。
回到现实中。
如果是你会选择红色的真我胶囊还是蓝色的假想胶囊呢?
红色胶囊,让你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并实现自我价值。
蓝色胶囊,使你继续千篇一律的生活直到生命结束。
你有想清楚过打算如此度过这狂野又宝贵的一生吗?
当目前千篇一律的生活延续10年甚至20年后,你真的会觉得幸福吗?
真的会因为这样的人生而无怨无悔吗?
也许很多人想到苍白无力的未来,会决心选择能改变现状的"红色胶囊"
而事实是90%以上的人都无知觉的选择了维持现状的"蓝色胶囊"。
我们在地铁中看到的那些低头摆弄手机的人,就是选择"蓝色胶囊"的人。而那些低头读书不断跳出舒适区选择学习精进的人,才是选择"红色胶囊"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坚持每天上班路上看书充电,那么3天就能看完1本书,1个月就能看完10本书。
那10年之后玩手机的人与看书人之间将存在多大的差距?
按以上的阅读速度粗略算一下,看书人10年能读完1200本书,到退休前的40年时间里大致能看完5000本书,这简直相当于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业余时间绝大部分人都在用智能手机玩游戏或浏览社交网站。
游戏虽能给我们带来乐趣,但即使玩100小时、1000小时的游戏,你收获的只是一片虚无,
既没有提高工作能力,也没法获得加薪,增加的只是游戏角色的经验值与上网消耗的流量费。
学习能实现自我提升,从而提高个人能力,通过不断的能力积累和磨练,使自身发生巨大的改变,并且最终改变现状。
因此,我们说"学习"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垫脚石,这个时代迅速崛起的个人知识IP无一不是通过长期学习积累出的个人资本。
比如,大家最近热追的《奇葩说》,那些人气和实力爆棚的老奇葩们,大多都是高学历和高段位学习者。
所以,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改变自己人生的最有效手段自然离不开"学习"。
如果你现在每天只是在重复前一天的事,那么你的将来也不过是千篇一律地重复。
如果不行动起来,人生是不会改变的。要想改变"行动就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与知识。
吸收新知识就会孕育出新行动,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如果想改变现状就要学习,反之你尽可以日复一日地玩着游戏。
所以,你想清楚了究竞是要选择能改变现状味道略微苦涩的红色胶囊,还是维持现状甜而淡的蓝色胶囊呢?
为大家推荐一本胜过胶囊选择方案的书《学习的精进》。
这本书是由日本畅销书作家桦泽紫苑,通过30年教学经验总结而来,并且在日本被100万学生,职场新人奉为宝典,里面提到了25种高效学习法,助你摆脱学无所成的困惑,让你终结低效学习,实现高效跃迁。
他作为一位精神科医生,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对大量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且结合自己多年教学,总结了出了一套极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的精进>这本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并举了大量简单的实例作为辅助讲解。
怎样才是一位高段位学习者呢?简单的讲,大家以前在读初高中的时候,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由同一批老师授课,每天是相同的24小时,但有些同学就是对学习和考试显得那么不费神,总能轻而易举地考到前几名。而有部分同学,你会看到他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还报各种补习班一直埋头苦干用心学习,可成绩怎么都是前进不了总在中下徘徊,这就是关于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的区别。高段位学习者,就是能高效率吸收和学习的那一类人。
不仅仅只是在学校,其实在工作职场中,你们是不是也会发现,有些人的工作效率就是极高的,他们平时看起来并不用功,甚至休息的时间多于学习时间,然而当上司询问具体工作事宜是,他们却能立刻准确的说出新数据及具体案例,从而赢得上司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在职场火速得到晋升与加薪机会。
所以,面对即将迎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你怎么去跟打败alphago的人工智能比拼呢?提升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刚需!拼脑力与学习效率的时代即将到来!
本书总共有七个章节,第一章作者会告诉你,学习法就是人生的必胜法,并且分析了学习可以获得的五种益处,以及造成我们低效学习的四种成因;再通过第二章快乐大脑学习法,教你提高学习效率,并传授了五种爱上学习的方法,以及增强大脑愉悦感的四种学习方式;接着第三章,用了实现人生重组成人学习四攻略来让你在这个时代快速提升学习力;第四章则是传授你学习力的内功心法,首先得从基础做起,要学会模仿并找到好老师和好榜样,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法;第五章重点讲解的是重复输入与输出的学习法则,以及进行高效学习的基本流程;第六章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我,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教授你简单实用的超级输出式学习法;最后对于如何突破瓶颈期,作者分享了自己坚持了十年的七种学习方法,绝对值得你细细品读,为你的人生加速助力。
让我们来看一段原文——119页
我们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基础工程),然后学习整体框架内容(搭建钢筋结构),最后进行细化学习(外部工程及内部装修)。搭建完钢筋后,便可同时推进多项工程,如此能大大提高工程进度。无论建造大厦还是学习,由整体向局部推进都是提高效率的明智之举。
通过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知识其实也是一个平地高楼起的过程,而高效学习的秘诀在于我们要能够在基础牢靠的情况下,先从整体进行构建,然后才去细化各知识模块的详细内容,进而夯实知识体系,由整体向局部,从框架到内容是高效学习的一个基本路径。
而我们曾经的学习模式大多属于砌砖式学习法,用砖块盖房子都是从低到高,按着顺序由低到高堆砌而成,整个过程僵化而且找不到相互的逻辑链接。费时又费力还收获不到想要的效率。
所以,今后对于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在接触一门新的技艺或者课程时,用以下三个步骤快递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掌握基础。
比如我们通过书本学习的基础是什么?你得有认字能力对不对?学习舞蹈的基础是什么?自己对于自己肢体的掌控能力对不对?绘画的基础是认色和拿笔画出不同线条的能力……
然后,学习框架。
当我们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可以从他的整体构架开始了解,就像看书你不一定要从头看到尾逐字逐句读,可以先从目录或序言了解书的基本框架,知道构建这本书的一个基本体系到底是什么,就像一幅知识地图在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和整体的规划后,明白主干道在哪里,都是如何延伸后,更便于对后续知识的吸收。比如,阅读这本《学习的精进》,我在阅读完目录后,了解到此书的书写框架是从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起到精进的作用?最后是具体有哪些学习方法和法则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作者通过这样三个模块进行了书本的架构,这就是本书的框架。
最后,细化知识点。
有了框架,就像拿到了自已需要学习的知识地图,我们接下来就可以细化地图的各部分内容了。延续之前对这本书的举例,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主干道中,我作为学习者,已经很认可书中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和作者举出的佐证观点了,还需要费时去细读作者写的每一个字了么?当然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去描绘雕琢我们自己知识地图里面,空白的那一部分。比如,我会将重点放在如何高效输出自己所学内容,它和输入时间的比例多少更合适?输出的形式有哪些?输出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如何收集反馈?当我带着问题一点一滴去细化关于输出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并且在书中和实践经验中一一得到解答和验证。这样的学习效率,相信一定比从头到尾把书看一遍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倍吧?
简单的三招:掌握基础,了解框架,细化知识点。你都学会了吗?
那如果接下来面对将要来临的认证考试,到手的新书,新技能的学习,要不要尝试一下今天推荐的方法呢?
还犹豫什么?
种下一棵树的最好时机,一个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同样,改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