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29 半年后跑来看,觉得又有点幼稚了,动手实践,多看多读多写比较减缓焦虑...
V 1.0 2017.12.30
什么是职业规划
根据你个人的特质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职业。并且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十分热门、利用人们焦虑的心理十分赚钱,理论十分流行。但是毫无作用。
常见方法有三种:
- 先确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性格特质测试等等。
-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业去选择合适的职业。
- 选择热门行业。
这三种方法都各有各的问题:
- 各种性格测试,MBTI,各种所谓的心理学,几乎都是伪科学。无法重复实验结果。
- 基因和环境作用于性格特质,而性格特质是较稳定但缓慢变化的。它并不是一成不变。
- 心理暗示的力量,测试者其实在不断催眠自己是这种性格。
- 大学专业问题,我个人前十八年是死读书类型。虽然有幸去了比较好的大学,但专业仅仅是按照分数选的(不过我还挺喜欢信息工程)。你的分数不一定代表你的能力,只能代表你当时的能力加运气。
- 大学当年的分数线反映的是此专业当年的热门程度,越热越高分。而又是当年的技术条件和就业情况决定什么是热门专业。但是市场变化迅速,四年后的情况可能天翻地覆。
- 行业问题,《奇点临近》说明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呈指数上升,技术变革始于计算能力。现在几乎是三到五年就有重大技术革,未来只会越来越快。万一遇到重大技术改革(例如互联网)带来的摧毁性重建,整个旧行业都会受影响。同时有蝴蝶效应,摧毁性的新技术最终会影响每一个行业。
- 一句话总结,就是个人无法预测。
为什么这么流行?
因为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市场萎缩。高速变化使人类高度焦虑。
职业规划就是从焦虑里挣钱,课程、流量、影响力都是能变现的。
不仅是各营销公司鼓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甚至高校也开设各种“职业规划”课程。出发点是好的,高校希望提高应届生“就业率”。
市场变化越快,这种安心剂就越受欢迎。
为什么传统方法不适用现在?
现在变得太快了,技术3到5年就会革新,经验不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最重要。
为什么技术革新这么快?
互联网使得多人能同时协作,计算机计算能力指数上升,技术革新是70亿人类协作多年结果。未来不可预估。
人类却是变化十分缓慢的物种,个体的变化跟几百年前没什么差异,不同的是我们的知识积累和技术变革。
在年轻的时候去规划职业几乎不可能,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工作岗位从有到无,从无到有;行业也是一样在变化。然而我们对未来所有的预测都仅仅能从过去和当下出发,规划并没有什么用。
另一种可能的选择是什么?
规划能力和理解人生。
竭尽全力尝试你想要的生活,尝试去做,然后确定你是否胜任它,是否热爱它。是否愿意为它放弃其他的可能性。
接受可能遇到的痛苦,自由地选择,承担责任。
鸡汤一定会说是“做你自己”,但不是。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呢?我们无法预测没试过的、不知道的事情。甚至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时,同时代表放弃了另一种可能(当然可能是暂时的)。
很多人告诉你要怎么做,很多人告诉你什么才是好的、对的。但他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的。最了解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理解自己又是很主观的一件事,你想要的是现实中的自己呢?还是想要成为理想的自己呢?你甚至无法定义理解“自己”。
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尝试去更加理解自己,或许很痛苦,或许很彷徨,但很自由。
要怎么做呢?
- 真实比伟大重要。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不用成为别人期望的人。也不需要按着社会所谓的好的标准去假装生活,你是你自己唯一的评判人。
自由地选择真正想要的生活,承担责任。
- 接受痛苦,将痛苦转化为有价值的事物。
没有人会主动选择痛苦,但当生活中经历痛苦的事情时,不要害怕或逃避。痛苦意味着你内心不接受这样的现实,痛苦意味着现在的生活存在大问题,问题不会自动消失。拒绝承认真实的痛苦其实在欺骗自己,只想让自己沉溺在虚幻的“一切都好”的世界里。
痛苦其实是情绪提醒你要改变,挖掘到问题,承担起改变的责任。
- 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
没法空想出来,保持好奇,多尝试,只有真正动手去做才会知道结果。
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不一定是能在当下就能带来回报或者快乐,但是做这件事能带来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或许很困难,过程很痛苦,但最后的成果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不一定全都要做有用的、实用的事情,保持一点“无用”的弹性。
- 培养快速学习的能力。
多尝试新方法,保持开放心态多学习。推荐learning how to learn课程及其他。
区分知识和技能,对现有工作全力以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且能灵活快速地迁移技能,把技能用在各方面。
- 发挥自己的长处。
虽然人能改变,但我们还是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做得最好。与其花十分多时间改变自己,不如将时间用在长处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协作补短板,从团队上来看利益更大。
- 保持平衡,保持生命质量。
健康、工作、家庭等等
====
以上,写于2017年12月30日。
参考书籍
《少有人走的路》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
初读不是鸡汤,但过几天再想想,确实是鸡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