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精神,谱写时代新曲
——合水公安文联组织开展“新时代山乡
巨变文学与你同行”主题志愿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厅公安文联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主题志愿活动的要求,2月28日,合水公安文联联合县作家协会举办了以“传承革命精神,谱写时代新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公安工作。
活动中,公安文联和作家协会会员一行十一人走进西华池镇师家庄村村部,参观了百年党史教育纪念馆和西华池战役纪念馆。
党史教育纪念馆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设成就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四个阶段,通过文字、图片、电子书和有声解读等方式广为宣传。在村支书张俊杰的陪同下、文书小丑的正确引领和详细讲解中,大家阅读、观看并聆听了我党的成立初心、发展历程、奋斗征程、建设新程以及历史使命,上了一次全面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增进了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对党的热爱之情,提高了政治站位。
面对此情此景,会员们文思泉涌,作协副主席何敏当即赋《参观师家庄百年党史纪念馆》七绝一首:
百年党史堪吟怀,展馆重温壮举来。
地覆天翻新世界,神州万里纪元开。
作协会员郑鸿涛老师不甘落后,作《观师家庄党史教育纪念馆感吟》七律一首:
百载春秋忆轶年,万人齐颂赞红船。
井岗烽火燃天际,遵义开来哲理传。
圣地延安名华夏,民生国计照丰田。
党徽凝聚创新梦,歌舞升平尽变迁。
西华池战役是1947年3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第358旅、新编第4旅对进占合水县西华池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一战区胡宗南部第48旅的进攻作战,该战歼敌1500余人,击毙48旅旅长何奇。西华池战役纪念馆将该战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历史意义等内容以图文资料和战争文物的方式生动再现,尤为可贵的是还陈列着当年报道此战役的《解放军报》,泛黄的报纸字里行间硝烟弥漫。面对豁口的马刀、生锈的迫击炮和变形的军用水壶等物品,聆听着讲解员的生动叙述,会员们仿佛亲临现场,目睹了西华池战役的激烈和艰苦,深感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暗下决心要珍惜当下,认真工作,继承先烈遗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两位诗人以诗应心,写出了参观者们的心声,何敏作《参观西华池战役纪念馆》七绝一首:
山河一望忆峥嵘,动地杀声起陇东。
穷苦翻身民解放,人间岁岁祭英雄。
郑鸿涛作《观西华池战役纪念馆感怀》一首:
风雨乐蟠烽火急,华池战役盛名扬。
英雄悲壮燃天际,圣地清歌铲虎狼。
千里神兵齐布阵,一声呐喊震山岗。
红旗招展人如海,消灭何奇谱锦章。
“第三村庄”是师家庄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打造的集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一道十里风情线。当大家的目光被“第三村庄”入口处的“梦开始的地方”几个字所吸引时,不由地欢呼雀跃起来,仿佛通过桃花源的入口,进入到梦想中的地方。草木知春,田间地头已有隐隐绿意;松柏凌寒,枝条繁密,叶色苍翠。人们的居住环境、田园规划和生产用地都因地制宜,井然有序:农户们的大门口挂着“美丽庭院”、“党员联系户”、“改厕示范户”和“门前三包责任”等牌证,墙壁上绘满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统美德的生动画图,树干上题着“大田里麦苗像一片海,星罗密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在字样,玉米楼上竟也洋溢着“乡村是永远的乡村,而我记住了那片云”的诗意。集中流转的土地上盖满了塑料温室大棚,棚里的大葱蓊蓊郁郁、蘑菇密密匝匝,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村里广场上有几名村干部在碰头,三五个年轻人在书报亭看报,几队妇女在翩翩起舞。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村人们一致表示,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以极大丰富,正在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创建”规划靠拢,距实现“生态好、农村美、农业强、群众富”的发展目标又更进一步。
活动结束后,文联会员们纷纷表示,将通过手中的笔,把新时代中的山乡变化用心抒写,以实际行动宣扬二十大精神,为伟大时代放歌,为伟大祖国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