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谢谢原图作者)
本文作者:江燕飞
01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第一次对潘虹老师产生深刻印象倒不是因为她的美貌、气质和演技,而是一段关于她的小插曲。
这段小插曲,是几年前在某杂志上读来的。
潘虹主演的一部剧杀青后,她并没有像其他演员一样把演出服扔下就走掉,而是把演出服洗好、晾干,齐齐整整地挂在房间里,然后才离开剧组往家赶。
读完这段小插曲,瞬间对潘虹好感度飙升,觉得她很独特,是一位难得的有很好修养的女演员。
再后来,又在某杂志上读了一篇她写的文章,细腻、朴素又充满哲理意味的文字,读后令人不禁动容。在此,特摘抄几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一直觉得人的一生其实就在考虑两大问题——爱与恨、生与死,其他的一切问题都是依附在这两大主题上的。尤其是生和死,它们的来与去,都由不得我们。我们只能主宰生和死之间的那短短的一段时光,活着,就活好它。可是,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要死得有尊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随着我长大成熟,我们之间相互的依赖少了,相互的碰撞多了。所以我们彼此更像是朋友,那种可以相互砥砺着往前走的朋友。正因为这样,我总觉得,我要做的,不是让你在每一件事上对我感到满意,而是每天都能给你一份喜悦、一份信心,让你能为我走过的每一步骄傲。”
后面一段话是潘虹写给她母亲的,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孝心和爱意,读后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02
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十岁的潘虹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好多好多。她身上有着跟年龄不符的成熟和懂事。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小小年纪的潘虹主动分担母亲肩上的担子,像个小妈妈一样照顾起两个小妹妹。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捱到中学毕业,潘虹又不得不崇明岛插队落户。
在崇明岛的日子,就是机械的日复一日的重复,仿佛可以看到八十岁时候的样子。这一成不变的日子令潘虹感到厌恶、迷茫、绝望。
就在未来一片混沌的时候,潘虹意外迎来了改变她一生的机遇。
这个机遇就是:上海戏剧学院来崇明岛招生了。面对这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潘虹想都没想就去报了名,并且幸运的被表演系录取了。
在上戏学习期间,潘虹一直努力钻研演技。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她在校期间的努力为她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铺垫。
从上海戏剧学院出来后,潘虹主演了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奴隶的女儿》。这部影片的拍摄,让她收获了此生挚爱--米家山
当时,米家山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美工,主要负责绘景,他对年轻貌美气质超群的潘虹一见钟情。
由于幼时丧父,潘虹对长自己8岁的米家山也颇有好感,因为她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般的温暖和爱护。
1978年,潘虹不仅嫁给了米家山,成功收获了家庭;而且就在那一年,她还凭借电影《苦恼人的笑》一举成名。年纪轻轻就能做到家庭、事业双丰收。不过,潘虹自己却觉得事业才刚刚开始而已。
那时候,她专注演戏,出演了《杜十娘》、《人到中年》等诸多优秀作品。
其中,她凭借杜十娘这一角色夺得了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又让潘虹夺得金鸡奖最佳女主。
后来还有很多经典的代表作《寒夜》、《火龙》、《末代皇后》、《顽主》、《最后的贵族》等等。
此时的潘虹早已是一等一优秀的女演员。
03
时间和精力花在哪儿,就会在哪儿开花结果。
结婚以后,潘虹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演绎事业上,而对于家庭,她的付出却少之又少。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婚姻,潘虹表示,他们二人结婚8年,总共在一起的时间算算也就一年。
面对长年累月的分离状态,米家山终于忍无可忍。他问潘虹“你是选择做女人,还是要成功”。她选择了后者。
至此,潘虹和米家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潘虹再也没有结婚,一晃眼的功夫,她的人生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
在外人看来,就算事业再成功,身边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晚年生活终究是有遗憾的,是不完美的。
可潘虹说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她表示,很庆幸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这辈子有一次就足够了。
她说:“现在的社会无论怎么精彩,我的心却很静,我很享受这种用心沉下来的感觉。”
04
大概63岁的时候,潘虹说自己已皈依佛门,拜上海玉佛寺已故方丈真禅法师为师。
她说,自己现在没有任何的利欲争斗,努力把自己保持到最好的一个状态。
最后,把潘虹老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活着,就要活好它。做每天最好的自己,孝顺父母,好好活着。”
作者:江燕飞,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写字,不鸡血也不狗血,我手写我心。愿岁月静好,你我无恙。日更或隔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