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飘起了小雪,袖子像变短了一样,手只想向里缩。我看一下节气,恰好也是小雪。小雪真是应时而降了。小区里谁家的媳妇抱着一件新棉袄四处张望,口中喃喃地说,人呢,一早上也没有看到,估计冻坏了。我们都知道她在找谁,一个老人家,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什么时候花园的凉亭里,出现了一位老人,谁也记不清了。起初人们以为只是讨饭的人路过,在这里将就几天就会离去。慢慢才发现,他没有离开的意思。每个人都会老去。人们善良的心地浮上来,何况这样一个可怜的老人呢?远远的看去,老人不过一米有余,弓着腰,甚至抬起头来都很困难。他步履蹒跚,一寸一寸艰难行走,不忍直视。每次经过我身边时,我觉得特别压抑,唯恐他突然跌倒下去,再也扶不起来。生命的脆弱已清晰可见。岁月摧残下,老人渐渐回归成了婴儿,抵抗力已是不堪一击。
然而老人头脑是清醒的,可以简单照料自己。每天早晨他很早就会起身,离开那个草席子破棉被堆成的家——好心的人们用木板拼成墙,与外界隔开,不过几平方米的空间。老人起身后摇晃走动。邻居们有卖早点的,主动给他一些粥喝,还有包子饼一类的食物。他坐在台阶上,不断地感谢,然后缓慢地咀嚼,似乎下咽很困难。中午晚上,有时人们会将饭送到他的“家”里,就这么一天天支撑着。吃完饭,他会去距小区不远的公交站台乞讨,估计以他的速度,十多分钟才能到达地点。我时常经过站台,他在站台的几米之间,端着铁茶缸来回走动,人们有的放进去一个硬币,有的摆摆手,有的远远避让开,生怕碰到。直到天黑,他才又一步一步地挪回去。
老人孤身一人,人世间也没有他能买的东西,即便买来也未必能使用,乞讨来的钱又有什么用呢?邻居们和他攀谈的时候,得知他有一个亲侄子,似乎还来看望过他,于是揣测这些钱是要给侄子的,以供养老之用。小区是个商铺,去年年底的时候,人们纷纷回老家过年,老人仍然没有离开,似乎无处可去。忽然有一天,他不见了踪影。人们在谈论中过了新年。喜庆的气氛蔓延在人间,似乎谁都忘了这事。过年后的几天,不知道什么时候,老人又出现在亭子里,依旧早起,吃百家饭,去公交站台乞讨。
人们同情老人。有人致电民政部门,安排老人有个固定居所。民政考察后开车来人,要将老人送至敬老院。老人没有弄明白,不愿意上车。邻居都说这是好事,他才稀里糊涂地上车,结果到了地点弄明白了,无论如何不下车。没有办法,工作人员又将老人带了回来。老人下车后,不断地苦苦哀求,说不再给邻居们添麻烦。说话的表情让人心酸。大家都安慰他,只是一番好意,并非要赶走他,他才渐渐平静下来。
发生了这件事之后,老人不再轻易跟谁离开,这在心里形成了一个疙瘩。然而前一阵子,全市在搞文明城市运动,小区的违建都要拆除,老人的“家”也不能例外。人们正在犯愁时,物业传来了喜讯,隔壁面临拆迁的小区恰好有闲置的空房可以居住。总算解决了临时的问题。地点不远,而且距站台更近一些,老人也搬了过去住。这些天不一定什么时候,老人还会到亭子里走走转转,他俨然将这亭子当成了他的家,小区的邻居们都是他的亲人。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姓氏,但我想冥冥之中,是缘分将人们联系到了一起。这应该是人间最朴素的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