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作家是我渴望不可求的梦,甚至这个梦都不敢去做。然而《成为作家》坚定了我今生的追求,从那个谈写作变色的人,到爱上写作,一发不可收拾。
仅有一颗火热的心还不够,百炼才能成钢。以前在是否通过写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摇摆,而此刻,则是做什么可以为更好的为写作服务。
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阅读。每读过一本书,问自己有怎样的看法,而不是把字认了一遍,或仅当做是娱乐。而如果想要有效的阅读,还需要看一本如何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写作的书。
如果抱着一种分析一本书的态度去读一本书,或存粹为了学习他的风格、结构,或者看作者如何处理他的问题,则很快会让我们陷入条条框框,限制自己,让自己不能自由的舞蹈,同时也很快陷入懈怠。在这个过程中,太理性的去分析,享受其中的乐趣便少了很多。以往阅读更多的采用欣赏式阅读,我们还可以试着批评式阅读,当我们如此去做的时候,会发现其乐趣要比欣赏式阅读更浓厚。当我们执迷于要剖析一本书为什么让人读来呆板、生硬的原因时,即使一本坏书,也让我们可以更容易接纳。
读两遍
要像作家那样读书,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两遍。对于需要研究的故事、文章或小说,都要很快的,不加评论的读一遍,就像我们对一本书没有要求,只是欣赏它的时候一样。当读完之后,把书暂时放在一边,拿起纸和笔或者手机上印象、有道笔记,准备详细的再读第二遍。
总结判断和细节分析
对刚读过的书写一个简短的大纲,做一个总结评价:喜欢或是不喜欢;相信或怀疑;只对其中的一部分感兴趣;如果喜欢,为什么喜欢?如果还不能很明确自己的喜好,可以再重读一遍。如果只是觉得书中一部分好,其余部分相对较弱,可以试试找出作者什么地方让自己不满意:是因为人物雷同描写不好,还是有出现情节不连贯的情况?试着找出自己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有没有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好,还是让人留有遗憾?努力记住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章节。去看它的对话自然吗?或者如果从风格上分析他的叙述套路目的明确吗?还是暴露了作者的局限?
如果我们如此去做了,会发现自己的一些弱点。这时去思考,正在阅读的作者如何处理对自己来说是困难的情形呢?
第二遍阅读
如果是一本好书,我们列出的问题应该很长而且具有探索性,此时,回答一定要尽可能具体。如果不是特别好,先找出它的弱点,然后再放在一边,这样就可以了。当完成了第一遍后写的阅读大纲,并尽可能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检查那些不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或者那些如果进一步阅读,就似乎我可能找到答案的更好的地方。
然后,从一个词开始,慢慢地、透彻的阅读第二遍。如果那些答案渐渐清晰了,要随时记下自己的答案。如果发现某些段落写的特别好,如尤其是作者可以娴熟的运用自己难以处理的素材,就把那些地方标出来。以后经过更进一步的分析,就可以再回过头来,用它们作为参照以学习。
现在,应该知道如何结束一个故事。并对书中较早的部分中能够提示故事结束的线索保持警觉。第一次被提到引起主要情节冲突的人物特征是在哪个地方?对此的描写是流畅自然、复杂微妙,还是给人生拉硬拽之感?第二遍阅读时,是否发现了虚假线索~去掉这些线索,这本书反而更加真实;或者那些扭曲了作者意图的部分~虽然这些段落加进来一个不必要的因素或者误导了读者,但是他们加进来是有道理吗?认真的读一遍这样的段落或者章节,确保不会漏掉作者的完整意思。在我们做出结论说作者犯了错误之前,确保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重要的地方
如果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认真阅读,我们从中获得的激励和帮助是无穷的。要全神贯注的阅读,注意书的节奏。当作者想要强调的时候,它的节奏是变快了,还是慢了下来?仔细寻找它的独特风格和喜欢用的词,自己判断是否值得在自己的写作练习中加以尝试,或者它太具有作者的特色了,即使学会了它的结构也不会有回报。他是如何将众多的人物安排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的,或者如何显示时间的过渡?当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物上,然后又转移到另一个人物的时候,他是否改变了用词?是否加以强调?他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视角,还是将故事的讲述明显地局限于一个人物,让读者随着这个人物的视角理解故事的发展?还是他先从一个人物的视角讲述故事,然后又转到另一个人物,再转到第三个人物?他如何进行反衬和对比?
每个作家都会问自己问题,并找出自己的答案和建议。这样读了几本书之后,如果我们想充分利用别人的作品,就必须读两遍~会发现我们可以同时既为了娱乐也为了批评而读书。等到读第二遍时,只读那些作者要么写的最好、要么写的最坏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