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伴随着宋代诗人刘翰林的一首《立秋》,预示着我们,秋天要来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虽然从季节上说,我们终于是迎来了秋天,远离了夏天的炎热,但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秋天并不代表酷热的天气就此结束,我们的初秋时期天气仍然是很热的。所谓“热在三伏,秋后一伏”。秋天至少还有“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节气的推算“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三伏天的中伏期间,也就代表着酷暑并没有因为秋天的到来而结束。只有等到“白露”节气的到来才预示着我们将迎来凉爽的天气。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那么立秋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养生,防病于未然呢?
饮食提示:
从中医五行的角度上说,秋天对应的是我们人体的肺,为金。这个时候我们的肺脏相对旺盛,很多因为肺气虚导致的咳嗽,气喘,抵抗力低下等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金克木,在我们金气旺盛的时候,容易克制我们的肝木,影响肝的疏泄,生发功能。从而导致很多肝脏的问题出现,比如消化系统的紊乱,眼睛干涩疲劳,黄疸,抽筋,流鼻血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在饮食上就应该多吃酸类食物。秋天气候干燥,温差不定,饮食上要以增酸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肺气的入侵。忌辛辣生冷的食物,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说了那么多不能吃的,我们秋天到底应该吃什么比较好呢?首先蔬菜一定要吃!秋天干燥,所以要多吃绿色的菜叶,因为维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处。比如:菠菜、芹菜、茼蒿、苋菜、胡萝卜等颜色较深的蔬菜,它们和棕红色蔬菜一样,不进维生素含量多,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秋天还应该多吃藕。莲藕拥有“东方蔬菜之王”的称号,富含多酚类物质,大大提高免疫力,抗衰老。也可适当进食秋季为主的白色蔬菜,如:白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养阴生津之物,将夏天耗损的津液补一补,不至于那么干燥。
平时也可以适当煲一点汤水喝喝。比如:百合四神汤、虫草花汤、霸王花玉竹汤、猴头菇汤等等都是秋季非常适合的汤品。
情志提示:
当然除了饮食之外,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知道很多人得病,都跟这个情志有非常大的关系。秋天我们应该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伤伤感,即使遇到让人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提示:
秋天应“早睡早起,与鸡具兴”当然我们现在住在城市大多都听不到公鸡的鸣叫声了,大家知道早点起床就好了。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希望大家都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防患于未然。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