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型解析:行业积累
我是2组-张远康,第二天作业。
D2作业模板——教育行业摸底
拆解案例:核桃编程
一、营销模型
1、模型框架:9.9/49元转2600元
2、入口流量:公众号、微信群、私信、朋友圈广告、小程序
3、流量转化动作:
- 产品介绍课、父母体验课、学生试听课、拼团(包括阶梯式的团购,预购的人越多价格越低)。
- 转化环节也做得比较好:遵循诉说产品收益-展示学习效果-明确产品保障-抛出优惠措施的步骤。学习效果的说明是编程教育的一个难题,为了可视化,核桃在这个环节制作了展示学员作品的短视频,比较用心。
4、社群/个人号/朋友圈:
-朋友圈:
扫描海报二维码进入公众号,跳转小程序,点击小程序看到课程拼团页面,点击拼团。核桃拼团不基于h5页面,而基于小程序,重视体验。
UI设计和宣传素材上,突出红色和橙色两种品牌色,重视品牌建设。文案上常突出“美国”这个核心利益点,就自身服务打差异化,降低用户认知难度。缺点是小程序弹出前会连大段文字,重点不突出可能需要优化。
-公众号:
多个订阅号-小程序-服务号-朋友圈打通,实现多个用户接触点,从订阅号进入小程序拼团,拼团成功后会导流到服务号,一旦关注完服务号就会即时鼓励用户分享,被分享者获现金奖励,进一步分享,奖励叠加不封顶,游戏化的分享过程值得学习。
- 社群:
核桃针对市场教育问题做了比较多设计,除了试听课会介绍编程和产品,社群内也有介绍编程的文字讲座,不放过任何机会教育用户的机会,同时奠定自己专业懂行的形象
二、服务班型
1、课程流程亮点:
1)设有家长体验课,清楚认识到家长是实际付费者
2)课程获得感足的,例如课时和活动课的数量超多
3)每一步都鼓励分享,上完一节课或完成课后检测都会有类似证书的内容,且鼓励发到群里,引发从中心理
2、运营亮点:
1)细致体贴,即使是添加班主任和关注服务号等已经极常见的用户步骤,都加入了图文说明;不仅上完课有证书,课后检测也有证书,每一步都在鼓励分享
2)多个订阅号、服务号,用户接触点多,分发福利的场景也变多,加深用户印象,也为未来做更多运营打下基础
3)班主任等对接人员话术针对信任感进行了优化。班主任自我介绍会介绍很多自己的背景信息,以交朋友心态开始对话
总结:从拉新到转化,有相对完整且非常细致的设计,在保证课程良好体验和品质的前提下,重运营提高了转化率。但核桃编程的设计自动化的环节比较多,少了点人味,也很少看到学员主动分享体会,可能比较难让用户产生长久的品牌认同。
三、价格定位
1、体验课:9.9/49
分析:无足轻重又不为零的价格恰当地刺激用户占小便宜的心理
2、正价课:1900-2600
分析:在录播课3000元天花板内试探,重运营、多课时带来的获得感比较足,利润和获得感之间做的平衡还是比较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