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非背诵不能学也
苏轼的经典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除了尽情表露对亡兄与可的追悼之情,在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也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为学之道,那就是胸有成竹,由量变到质变、由形到神,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至高境界。
学习的习,繁体字上面一个羽,下面一个白,它的含义是,一个刚刚出壳的小鸟,经过不停的练习,最后学会飞翔的过程。
这个道理在《孔子学艺》的故事中阐释的淋漓尽致,不但知其形,还要究其意,更要析其人,最终悟其神。
通过诗词背诵这个活动,最终目的是告诉每一个孩子,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是需要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费时费力的,不是随随便便、嘻嘻哈哈、轻而易举就学会的。读一遍很容易,抄一遍很简单,背诵下来不简单,既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知而未道、明而不白的混沌状态。
在挑战成功的勇士们中,除了天赋以外,更多的是自律,还有后天的训练,如冯一哲、王文宇、周铨铨,他们为什么记忆力超群,那是因为他们还接受了长时间的音乐、播音主持训练、舞蹈绘画,间接促进他们记忆力提高,张盖雪、时瑞晔记忆力强,与她们良好的身体素质肯定有关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最笨的办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办法,例如练习武术的讲究“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戏曲舞台表演流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著名艺术家盖叫天每天三遍功,齐白石每天四幅画,坚持几十年,才终成一代宗师。
我经常和孩子们讲我高中同学刘竹金的故事,在求学期间,背书、背题、默题,把课本上大段大段的原文,直接背诵,各科重要知识点积累背诵,甚至数学题都背诵做题过程,默写下来。
当时我们很多同学自作聪明,认为只要理解明白就行,这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学习方法,时至今日,细细想来,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我们不能理解,也没做到掌握。后来他考取南京大学德语系,是我们班里考的最好的。
一个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自觉自律,29班王文宇半小时内背诵《戚氏》,当然有几处错误。
这次又是班里第一。
当然把《戚氏》和《春江花月夜》会背诵就能考重点大学吗?能记忆圆周率一百位就能上清华吗?
不一定,但是能证明你和那些优秀的学长有共同的学习潜质,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还需后天雕琢!
如果你害怕失败,那意味着你已经输了。
尤其我们班级中游边缘线上的十几个孩子,和临时不理想,但是可以拼搏个高分中专,同样是成功!要注意孩子的伪学习,就是看着会了,其实基本不会。
就拿背诗来说,背诵一首新的律诗,正常智力的人需要不同方式,出声读、默读,十遍左右,也许有的快有的慢,过一会有可能又忘了,正常,今天抽时间再背诵一遍,明天正常现象又记不住了,再复习一遍,一周左右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复习一下,半年后还能记住,相对而言,就能够比较长时间的记住了。
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需要反复回顾重复。
其他科目同理!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拿破仑(法)
《戚氏》诗词背诵达人:
冯一哲、张志豪、周铨铨、张盖雪、张慧欣、时瑞晔、李家辉
《春江花月夜》挑战成功:
冯一哲、张盖雪、时瑞晔。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文也会诌。唐诗宋词汉文章,背诵《春江花月夜》、《戚氏》这两篇巅峰之作,让孩子们领略诗词的韵律之美。
对于勇士们来说真正的挑战还在下面:
1、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告诉我们真正的为学之道。
2、李斯的《谏逐客书》,阐释古代散文的语意畅达、气势充沛。
学有余力、博文强识的神童可以挑战一下!
家长自己搜索文章内容。
语文挑战赛内容只限于以上,神奇瑰丽、灿烂无垠的文学之星空,还等待所有孩子们去探索!
这个游戏只是为了证明一个道理,有时候不是我们能不能的能力问题,而是渴望成功的程度不够的态度问题!
我走的很慢,但是我从来不后退。——林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