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看着手里小巧精致的粽子,再一次感叹母亲包的粽子是如此的与“粽”不同。
记忆里母亲的粽子总是比别人家的粽子小,一个粽子,咬了三口就没了,别人家的粽子都得咬个五六口。问了母亲为什么咱们家的粽子这么小,我们用的粽叶也没有别人家的小啊,可母亲总是没有回答。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不爱吃粽子,一个给我们太多,硬撑也着实难受,做小点不至于让我们吃的腻呢。
也许是因为在农村消息闭塞,也许是因为本来粽子就是单子味道,长大了才知道粽子的馅料有很多:蛋黄猪肉的、红豆沙的、花生的,红枣的等,但在小时候哪里知道有这么多馅料的粽子,那个时候我家远没有吃上这些馅料粽子的能力,周围家家户户也是同样的白粽。因此,那时只知道粽子就全用糯米做的,什么味道都没有,我们兄弟姐妹三人不沾糖吃就很难吃的下去。后来大家的生活水平渐渐上升,有了不同味道的粽子,这时候母亲就学着其他人在粽子放一些花生豆子之类的,但母亲的豆粽永远是“别致”的,家家户户的豆粽除了大小,外形不同外其他没什么不一样,但母亲的豆粽却显的“另类”,她总是用家里吃不完的其他豆子替代包豆粽用的红豆,当然味道也是分外不同。同样当有豆沙粽、肉粽时,她的馅料也是“奇特”的,人家用的是红豆,她用的永远是绿豆,人家用的肥瘦相间的猪肉,她用的是精瘦肉。瘦肉我们可以理解,是因为我们不爱吃猪肉,但绿豆沙粽子是我们所不理解得,问过母亲为什么不用红豆沙,母亲总说:家里的绿豆吃不完,拿去做馅料刚刚好,绿豆还清热解毒,豆沙粽并不是一定要红豆的。因为母亲“别样”的豆沙粽,每次家里带粽子叫人吃时,我都要说:试试我们家不一样的粽子,绿豆馅料的,无论是喜欢吃粽子还是不喜欢吃粽子的,大家本着好奇心尝试着吃这个名为绿豆粽的粽子,评论不一。
其实母亲的粽子不同在于外观小而精致,内里馅料有时是为了节俭,有时是为了儿女得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