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消息看到一个词:外上师,刚开始看到还以为写错了,原先只知道有个词是上师。百度搜索,是说找到自己的外上师,作为活生生的典范,并得其加持策励,否则我们的内在智慧便依旧会软弱无力,难以发展成熟。
【一切证德,皆源于上师】,上师的概念是什么,客观及世俗层次的上师是指透过不同方式与我们接触交往,以身作证教导我们如何去发现自身的圆满发性的人。但自己的内在智慧或自心的根本光明性是更深入及更主观的层面的我们的上师。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能够超越文字概念,还能证得与老师的智慧及慈悲完全合一之境,要通达其内义。
证得与上师的智慧及慈悲合一之境,这样的状态离自己很遥远。生活学习中,会感觉到自己与朋友的链接很梳离、与喜欢的书 电影等精神食粮的链接更是有遥远的距离,在朋友面前,不会敞开的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看的书 电影也触不到核心的力量。
那干脆就从最基本的概念学起,看到老师会经常用随喜回复大家,原来随喜是佛教用语,指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信仰是让一个人要放下,在放下的同时,重塑灵魂,升华自我,完成一种自我否定后的重建,完成一种打碎之后的升华,这才是灵魂真正的蜕变。】如何放下,如何突破那些阻碍我们改变的、选择的业力,把对贪嗔痴的执着转化为对向上、对精进的执着。
【作家更应该注重的是一种灵魂的修炼,当他的心灵像外部世界一样博大和丰富的时候,他写出的东西自然会变得大气。】另外【无论做啥都好,技术的修炼都不应该凌驾于人格的修炼之上。】
【《大漠祭》之前的练笔,我很苦。一直都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经历了从写到废,再写再废的过程,好多年间一直是那样,几乎一直处于噩梦的状态。】所有法皆为佛法,心专注一事的时候,认真的那种状态最美,只谈修心,脱离实际,只会事倍功半。反观自己,想学好英语,想学另一种语言:日语,想学一门手艺,想提高厨艺,想学画画,想拥有好的爱人的能力,选择之前总会犹豫是否能做好,是否适合投入金钱、时间去做。
深思 、自省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