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读完《摆渡人》之后
凌焓
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是在一辆火车上,这并不是巧合。因为我昨天我已经阅读了《摆渡人》的绝大部分,我想到今天要坐火车从重庆回家,便快马加鞭的读完了剩下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写一篇文章的。我读完了它,那么在火车上也就有事可干了。读完后开始构思,发现主人公迪伦是不幸因为火车事故而去了荒原,也是因为火车事故而幸运的邂逅了崔斯坦。
《摆渡人》在情感上带给我的波澜不亚于我读过的任何一本书,或许是我读的书还不是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我正处于青春期,它围绕着那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而展开。《摆渡人》主要讲诉了迪伦因为火车事故而遇害,摆渡人崔斯坦带领迪伦的灵魂历经千幸万苦终于达到目的地,但是崔斯坦和迪伦却双双坠入爱河。但终因他们本质上的不同,还是分开了。迪伦内心十分痛苦与纠结,但还是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回头去寻找催斯坦。最后两人回到人类世界。故事的梗概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小说的情节却温馨、曲折和动人心魄。
这个小说似乎也证明了我的观点——爱情是体液调节,而不是神经调节。迪伦和崔斯坦都考虑到了他们的身份以及他们的未来,如果是神经调节,那么他们就不会在一起。但最终,他们在一起了。在渡过大湖到达边界的时候,崔斯坦还是吻了迪伦,意志输给了感情。在爱情面前,顾虑总是那么渺小。
有两个时期最容易成双成对,一是青春期的全部,二是中年期的末尾。前者就是体液调节,荷尔蒙分泌,躯体被相应激素控制做出相应的反应。后者所追求的就是婚姻。爱情,得之幸,失之命。崔斯坦和迪伦的情况就是体液调节,出自人类最原始的冲动。这种爱情在我看来,是所有情感中最本真的一种。如果我爱你,那就是因为我爱你。
在chapter 14中有一个情节:因为恶魔的阻挠,崔斯坦和迪伦失联了,迪伦瘫坐在地,手抱着腿,头垂膝盖上,啜泣着,并轻声呼唤:“崔斯特,我需要你。”在chapter16中有一个情节:崔斯坦和迪伦会合,迪伦问崔斯特是如何摆脱恶魔来到的安全屋。崔斯坦说:“你需要我,就是这个想法把我带了回来……”这种两情相悦,相濡以沫的状态,真的很令我羡慕。这本小说真的温暖到了我,但是现在心中却衍生了好多悲哀。《摆渡人》是一件温暖的屋子,阅读结束之日,就是离开这间屋子之时。里面是别人的世界,终究得出来面对自己的世界。
《摆渡人》是一本心灵治愈小说,但似乎并未将我治愈。它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最近发生的事情真的让我非常不解,它发生了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吗?这段时间是否如迪伦过荒原,不久即可和崔斯坦一起回到人间?
这本小说,几乎整本书都是迪伦和崔斯坦的二人世界,在只有两个人物的情况下,能把故事塑造成形,小说情节那么丰满,人物性格那么鲜明,我真的非常佩服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能力。
有两个情节虽然是整体完整的需要,但我还是觉得情节有那么一点儿的不合逻辑。迪伦独自划船过湖后,在下山途中遇到恶魔攻击,当时她已经很疲惫了,也没有崔斯坦在旁帮助,但迪伦还是成功抵达安全屋。在迪伦之后,崔斯坦成为了玛丽的摆渡人,崔斯特拉着玛丽的手,恶魔就不攻击,松手就开始攻击了。为什么呢?还有玛丽是成年女性,且没有迪伦那么疲惫,还有崔斯坦在旁帮助,为什么玛丽就那么轻易的被恶魔抓住?以上疑问我还没有什么更好的解释。
在我所有读过的书目中,《摆渡人》确实写的不错,我正准备阅读《摆渡人2》,或许能有更大的收获。
201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