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和小学教师谈德育训育的基本问题
——确立训导原则
训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要谈训育,第一先要确定几个原则,有了原则,才如旅行有了向导,航海有了指南,因为这样才有所根据,不致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我现在把我所拟的几条原则提出来,以供参考和商讨。
原则一 从小到大
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外国有句话说,“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训导的目标就是要学生知道做人。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原则二 从人治到法治
人治与法治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治易受环境变迁的影响,法治则对于人事权衡有一定的准尺,比较来得固定。
原则三 从法治到心理
徒循法理,尚不能完全解决训育上的种种问题,做一个教师一定要懂得心理。小学教师一定要懂得儿童心理,中学大学教师一定要懂得青年心理和群众心理。不了解心理的人,从事训导工作,是一定会失败的。
原则四 从对立到一体
老师和学生是应当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大家向学问进攻,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老师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子弟,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父兄。大家在校中共同生活,共同研究,共同学做人。
原则五 从不觉到自觉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就是极大的潜在力量。许多人心中的狮子还是睡着的,所以他虽有极大的潜在力量,可是却不能发挥出来。在这一个时候,他是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所以可以称为“不觉”。他对人处世的方法态度都是莫名其妙的,同时对于一切事物也缺乏警觉性。凡是“不觉”的人,即使背后成天有人跟着,驱策他,督促他,也不会比一个“自觉”的人更易进步。因为所谓“自觉”的人,他心中的狮子已经醒了,他有极大的潜在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完成任何事业。
训育的目的是要使一个糊里糊涂浑浑噩噩的青年(或小朋友)转变为一个自觉的有力量的青年。把他心中的狮子唤醒过来,使他获得力量。
原则六 从被动到自动
学生在校中所处的地位,起初是被动的,但依照理想,应当迅速把这一阶段转为“自动”,即“自治”的阶段。普通学生在训导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如下:
第一阶段:完全由老师管理。
第二阶段:由团体管理。
第三阶段:自己管理。
原则七 从自我到互助
怎样把学生从“自我”达到“互助”的阶段去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要学生不断地这么做。
原则八 从知到行
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体都不会成功。不断地做,习惯养成了,然后可以持续不断,表现出成绩来。古谚说,“事在人为”,这句话的反面就是不“为”,就不能成“事”。训育工作要获得成功,也一定要“行”。这是绝无疑问的。
原则九 从形式到精神
只有表面而没有精神是不好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诚于中而形于外”,这就是说精神可以影响于外表。
原则十 从分家到合一
学校里专门负责训导的人可以管训育上的计划及各种施行办法,实际去训导学生的应当是全体教职员,把分家了的训教两部分工作重新联结在一起。
原则十一 从隔阂到联络
应当常常举行家庭访问,或则邀请家长们来校参加某些集会,把家庭和学校联络在一起。
有的中小学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每星期都要把学生的成绩报告家长,叫家长在报告单上签字,有时还把各种作业本叫学生带回去签字。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家长明白该生的学业成绩,可以进一步与教师采取双轨行动来督促学生。关于训育上的联络,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学校与家庭间的隔阂,有时还会引起家长对学校的误会,要免除误会,就要打破隔阂,一定要设法和家庭联络起来。
原则十二 从消极到积极
一般学校对于学生犯规或不正当行为常常做消极的防止或制裁,却不去积极地消除引起他犯规或做不正当事的动机。
学校应当多添些运动器具和娱乐设备,来满足孩子们的合理要求,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制裁来得好。小孩子是喜欢鼓励的(青年也有这种倾向),一味地责罚,不一定能够制止他们坏的行为。
原则十三 从“空口说教”到“以身作则”
教师要训导学生,第一要建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是从什么地方发生的呢?绝不是你用欺骗或权威所可以获得的,信仰是由学生对你的道德和学识的钦敬而来。
担任训导工作的人,必须自身保持高尚的道德,处处地方以身作则,才能成功。这是关于训育的最重要一点。
感悟:
这十三条训导原则,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句句真理!在读完了这一章后,我也想到了“知行合一”。再来审视这十三条训导原则,哪一条是我不知道的呢?虽然没有像陈老师这般细致总结,但每一条的道理我都是知道的。接下来我要问自己:我做到了吗?
现在只能说努力让自己做的好点,再好点。尽管我知道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制裁来得好,但面对有时候学生的屡教不改,我还是气不打一处来,对他们进行一点小小惩罚。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而我有时候不能平静去面对,说明自己修行还不到位,还得继续努力,继续学习,持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