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村里出来的时候,菩提早就跟着大哥哥小哥哥一人提着一个小袋子满村跑着,小袋子是用来装糖果和香烟的,挨家挨户给村里的长辈拜年。小孩拜年开心极了,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撇开的新衣和小袋子随着孩子们的奔跑,飞扬起来,朝气蓬勃。
大年头一天,村里的风俗是,晚辈必须去给长辈拜年,五六岁的小孩,大都满村跑着。要是家里小孩多,便会结伴而行;要是只有一个,先会一个人默默的去拜年,要是看到结伴的伙伴,便也会加入拜年的队伍。但有个问题是,单独行动的拜年路线和结伴而行可能不一样,所以有些小孩可能会给别人重复拜年。大人们也不会计较,看到村里的小小子、小姑娘喜气盈盈的说着“拜年了拜年了”之声进门,便会点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笑声汇聚在一起,便是过年特有的喜庆意味了。
爆竹放完,大人们便会挨个儿给孩子们发礼物。如果是小小子,便会给上一支烟,如果是小姑娘,便会抓给她一把糖果。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下的传统,反正从我们小时候那会儿开始,便已经是这样的习惯了。
唯一有区别的是,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大部分人家经济条件也不好,那时候发给孩子过年的烟大多是几块钱一包,小孩回来,大人要是能在一堆烟里挑出一根“红塔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现在,20多年了,小孩拜完年回来,袋子里大把大把的“中华”烟。那时候给的糖果也多是自家做的冻米糖、兰花根、玉兰片,现在给小姑娘的糖果,早就是更新换代了十几次包装的精美的品牌糖果。虽然味道不一定比得上令人怀旧的小零食,可毕竟这是村里经济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啊。
昨天晚上,我就对菩提说:
明天去给别人拜年,要说吉祥话,见到人要叫大伯、叔叔或阿姨,要说祝你身体健康发大财。
菩提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点头答应,2秒钟后问:
吉祥话是什么?
我说:
吉祥话就是对长辈的祝福,知道了不?
菩提说:
哦,我知道了,是不是还要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啊!
我赶紧笑着制止:
不可以随便向别人讨要红包的,这很没礼貌!
菩提似懂非懂接着看着两头熊调戏一个光头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今天菩提有没有按照我昨晚说的去做,估计早就忘了吧。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年初一小孩来家拜年,一般嘴里说一句“拜年了”,便完成了他们认为的拜年仪式。
我们小时候可比这隆重多了。
我们小时候那会儿,虽然也是提着小袋子满村跑,可能也是拜着拜着就忘记这家刚刚有没有来过。可我们拜年可是实打实的双膝跪地啊,进门二话不说,先往地上一跪,把自己的身体先扔给大地。大人们也大都开心的赶紧过来扶我们起来,并说着“快起来快起来,大学生大学生!”可能对于村里人来说,考上大学便是对孩子们最好的人生祝福了,他们可能认为,上大学便是终极人生目标了,上了大学便可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现在想想,也真是淳朴的可爱啊!
所以我们的膝盖,大年初一那天全部都是沾满泥土的,膝盖上下跪的痕迹明显。要是裤子质量差点,头一天就能把裤子磨出洞来。
拜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如果追本溯源,便是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后来拜年也成为统治者统一思想、凝聚人民的一种方式。作为岁首朝贺,古已有之。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旦,……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官府僚属亦往来拜贺。《后汉书·吴良传》:(良)初为郡吏,岁旦与掾吏入贺(太守)门下。
所以您看,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拜年,拜年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一直便也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表达礼仪、表达祝愿、体现传承最温厚最体贴的方式。
再过几十年,菩提应该也会对他的小孩说:大年初一拜年,要有礼貌,要多说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