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结论都是有条件和前提的
刘老师经常和我说,人老了就要和年轻人在一起,不然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句话也没错,但这是建立在刘老师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而且喜欢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相处起来很轻松,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也确实都学到了东西。但如果把人老了就要和年轻人在一起这句话用在其他人的身上,说不定就很尴尬了。年轻人看不惯老年人,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不把他气个半死就不错了,还谈什么跟上时代的发展。
刘兴奇说“认清了你自己就认清了整个世界”,但前提是你认清了你自己,在没有心理学基础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情况下你能认清你自己吗?再者,你是你,世界是世界,用你的想法揣测别人的想法不是很可笑吗?而且除了这句话还有一句补充:迷茫的时候要多关注外部世界而非纠结自己。纠结有意思吗?有那个时间精力去纠结为什么不经常到招聘网站上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能做什么,你又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现在是否具备,如果尚不具备,缺什么就补什么。
真理往前迈一步就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有前提和条件的。
所以在你听到一句话的时候,不要全盘接受,也不要立刻否定,而是先想想这句话的前提和作用范围是什么,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慢慢清晰,你会发现很多人争的面红耳赤的问题不过就是在撇开条件和范围作无理的争论。
刘兴奇的观点,先要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说、对他有什么好处。虽然做法不太一样,但我们最终的结果是都不会盲目相信一句话。对我来说我更容易接受我所说的一句话要看条件和作用范围。这跟小学北九九乘法表一样,我不在意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发明,我只需知道它能作乘法计算就够了。
也许我们认定的话,并非我们原创,在煤有版权的情况下,谁在意呢?习主席说“独行快,众行远”跟“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都是一个意思,要么普遍流传,不见出处;要么因为一个人的影响力很大,一句话也跟着传开,教室旁边挂着的名人名言不都是这样吗
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盲目否定
多读书,多经历,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主动链接牛人,在眼前活生生的人,让优秀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