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最近合唱团集训,每周二五到校比较早。今天又是集训日,送完路路,我就去买菜,正赶上大爷大妈集体出动的买菜时间。原来在北京的时候,我一般都在大超市买菜,特别是肉类鱼类,好比猪肉只固定买一两个牌子,如鹏程、壹号土猪等,而菜市场和早市的肉,哪怕他拿检疫证给我看,我也不敢吃(各中原因解释不清),所以在北京十几年里,这种买菜的习惯一直不变。
总有人说我矫情。其实虽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如何在南方独立生活的指南我还不具备,直到我从北京搬到深圳以后开始在忐忑中摸索。这里要感谢很多新朋友给我的鼓励和指引。和爸妈在一起时,我是不会染指任何家务的,更不要说买东西了。(话说独生子女的潜力是巨大的,在父母面前随时娇滴滴地变回幼儿园的小女宝宝,不在父母身边在外生活时,又强壮成大女汉子,修马桶、修灯、查找信息联络师傅上门安装、甚至几次装修房子自己找装修公司谈合同看图纸都不在话下,但只要一和爸妈在一起,又立刻变成懒惰的啥也不管的蜗牛。)......也就是在北京定居的十几年,我把自我潜力挖掘到极致深入到生活的犄角旮旯田间地头里去了。
有一天,在地铁站里,我突然一下反应不过来这里是北京还是深圳,也就在和这个时候,我明白自己已经对深圳慢慢适应了,可以平和地行走,内心没有那种动不动就想哭的恐惧感。一个快奔四的中年妇女,拖家带口的,离开熟悉的城市,要说没有恐惧感,我内心还没那么强大。
关于买肉的问题我在北京时曾经和惠彬聊起过,她非常纳闷地问我为啥不在菜市场里买肉?我当时也非常奇怪地想,她为啥不在超市里买?菜市场里的肉你敢吃?她说南方这里都是啊,很少有人天天在超市里买肉,菜市场的肉多新鲜。她觉得我很奇怪,我也觉得她很奇怪。
到深圳后发现,这里有很多小卖部一般大的生活超市,还有像钱大妈、老茧、温氏生鲜之类的社区菜店遍布,相当于一个个小小的菜市场,附近的住家都爱到固定的生活超市肉摊鱼档买东西。在这里排骨可以一根一根买,扇子骨还能剁两半只要一半,牛肉还能帮你切片,总之你想买多少买多少,想买哪个部位买哪个部位,买菜买虾买海鲜还有水果也是,你可以挑可以选,西瓜可以你想要哪个开哪个,只要四分之一也行,满足你的精准需求。这点和北京非常不同,北京买排骨都是一大扇一起买,回家自己分割,买虾买贝壳那都是工作人员给你一下捞起,绝对不能挑。买西瓜若你只要半个,切好摆那的你不要就拉倒。初来乍道时,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我有点不适应。
南方人喜欢在熟人的杂货店里买东西,也是一个大特点,我感觉我小的时候大超市在厦门发展起来是用了很长时间,开了倒,倒了开,伴随外来人口增多才慢慢被接受。相比其他城市,北京也许因为是首都,生活非常便利。甚至深圳,相比北京,大超市还是少。我深圳的家小区附近就两个大超市一个沃尔玛一个华润万家,我北京的家小区附近有两个北京华联精品超市、一个美廉美、两个物美、一个永辉、一个永旺JUSCO、再远一点还有一个家乐福和一个北京华联精品超市,都是旗舰型店超级大。也可能北京人太多,什么时候去,超市都是人山人海。北京做海鲜生意的也基本都是福建人。北京这些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批发市场拆迁,外来人口离京,老牌的天意万通都能倒闭,在大型物流仓和批发市场方面,深圳更有优势,只是一般居家不会老跑那种地方。慢慢地,我也开始学着在钱大妈、温氏或者生活超市买菜。
早上去路路学校旁的生活超市买排骨,来了一个大妈,嫌小二的猪肉太肥,问了问说不要了。小二说这是黑猪所以比较肥,那这块呢,又指着一块。大妈还是摆手,说不要了,转身要走。小二突然声音提高八度,阿姨,你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呢,港珠澳大桥建成多不容易,嫌肉肥你就放弃了。我听着大笑,提着我的排骨离开,听背后声音继续飘荡,阿姨,那这块呢?……市井生活多有趣,特别潮汕人做生意可厉害了,吃苦耐劳,特别有耐心。我刚来深圳时,自己买的房子还没交房,不是现在这个小区。人生地不熟,我不知道要去哪里买东西,大超市都很远,人家告诉我,你跟着那些提着菜的大叔大妈就知道哪有卖东西的地方了。我发现附近一个养了条金毛的潮汕大叔开的蔬菜店还可以。每次都会和大叔聊几句,有时候他会说起他每天凌晨两三点要去进货,聊起他的狗,聊起他的留守孩子。还有当时我们楼的一个潮汕保洁阿姨,我送路路上学路上老远看到就会和我打招呼,其实她工资很低,即使在这种看着高大上的外资物业公司(着装和养护用具国内物业确实没法比)里工作,也要去其他地方做小时工贴补家用,我每次看到她时,她总是很认真在忙碌,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不是礼貌客套的微笑,而能看得出她是内心很善良的人。还有一个正章干洗店的北方大姐和一个水果店丰腴可爱的小妹。这是我很感激的几个人,并不是他们给了我什么优惠,而是在我刚来这里时是对我很友好的人,也让我感觉很温暖和信心去面对一座新城市。深圳总的来说是很包容,它可能不太“广东”,但也没有语言问题。
多年前有位朋友,她本来是我妈的学生,专业是工商管理,我妈教他们班大学英语,有时候她会来我们家玩。年纪相仿,我比她小一点,等我上大学时,我们互相用笔写信。后来她大学还没毕业就去了德国留学,浙江温岭人,家里做生意的,但是好像对家里那摊事并不感兴趣,性格像男孩一样,常常一个人背包闯天下,在外旅行遇到车祸翻车这种大事都不会和父母说。不得不说时光荏苒,那些年那些信写的什么内容我都不记得了,很多是关于人生的一些看法(年轻时喜欢聊人生^_^年老时喜欢聊养生),唯独一段她写的关于去莫高窟(大概是2000年)的内容,还依稀记得,其中有一句,大意是,哪怕路边的乞讨之人,你停下来,蹲下去和他聊聊,倾听他的诉说,都会发现很多和自己日常生活完全不同却很有意思的事……后来QQ开始流行,我们就不再写信了,渐渐地,也失去联系。她说的这段话和她这个人我倒是经常想起。
不知从哪年起,我对生活的看法从追求完美已变为体验人生。酸甜苦辣咸,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座城市一种生活,确实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待发现。很多人,虽然分别后永远不会再见面,但会一直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