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走出公司,门外风雨交加。一个女孩走在我的前面,她到了门口后,试探着往外走了几步,又倒退回楼下。我从她不远处走过,看她似乎在搜索附近有没有Uber,我顿了一下,就撑起伞戴上耳机向雨中走去。
拐角处我转了一下头,那个女孩正向楼里走去。她应该是要回去拿伞吧。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一件错事。
推理小说总喜欢研究犯罪动机,那我在路过没伞女孩的那一刻,我想“问一下吧,要是顺路的话可以把她送到车站”的想法,动机又是什么?两种可能:1、要是Ta是男生,我基本不会有停下来问一下的欲望,推出仅仅是女生的缘故;2、可我又没奢望一程过后会有交集,我只是记得这种“给予”之后的心情,是极其愉悦的。
可我还是没有在路过时随口问一句:“你要往左边走吗,需要顺路把你送到车站吗?”即便出发点有性别的因素存在,但还是,有帮助本身的考虑吧。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大抵是类似道理吧。
我的恻隐之心向来是需要附加价值的。比如她是女孩,这属于从小受过的教育,和本能。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恻隐之心。当然,我也从没想成为那样——我所认为的纯正的善。
我在火车站、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处,看过无数的乞讨者。有的残疾,有的有病,有的为了孩子,有的为了父母,有老人,有少年……我偶尔驻足,心有不忍,却从未施舍。我不知道不愿施舍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不重要。我认识的绝大多数,也是会加快脚步匆匆走过的。
可我有一个朋友Q,她恰恰相反。有次放假,我和她一起去火车站等车回家。取票口有一个小女孩在跑着乞讨,跑到Q身边时,Q叫住了小女孩,从包里拿出一包纸巾,蹲下给她擦干净脸上的污渍,又把纸巾塞到了小女孩的手里。当时我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的。后来我开始想着,不为善,那便尊重别人行善的行为。而大多数路人的冷漠,也并不是单纯的冷血,可能只是,不太敢信任这个世界了吧,他们怕失望。(把是否给乞讨者钱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标准的人,老实说,都是辣鸡)
细节看人倒是真的。我走在路上,会把路中间掉落的大石头搬到路边(没错我干过这种事),也会扶起被风吹倒的自行车。尽管基于陈述过的,我会在行动之前犹豫,犹豫过后可能会由于人固有的从众亦或本能抗拒而放弃,喏,就像今晚这件事。
我翻过一个女孩的状态,有这样一段话。我无法形容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就像是,一个外表肮脏的人,误入了一片洁净的光。小时候老师教的,要好好对待小动物。而家里人教的是,流浪的猫狗挺脏的,离它们远点。立场不同无可厚非,或许老师对他们的孩子也是像家里人教导的一样。但这种揣测本身,已经是极大的恶了。
成人世界有形形色色的恶。我见过的最恶,莫过于伪善。
大二那年寒假,去陕北家教。拿着极低的工资,大冬天早出晚归被压榨着劳动力,中途申请离开,被扣下身份证,甚至威胁说楼下的派出所全是自己人。好在运气不错,憋屈着熬到了商议的期限,连夜坐火车离开。不是强龙,不想着压地头蛇。
那段时间,我听着那个“家庭式作坊”的唯一“老师”说:“你们上课都慢点,有些课程往后压一下,让学生多上几天。”后来我们几个一起去的学生自己算了一下,我们一节课两个小时拿十几二十几块钱,一天8&10的工作时间,所谓“老师”不知坑了前来辅导的孩子多少钱呢。“老师”依旧对孩子家长们说着,自己这里多么的负责多么的靠谱。以善之名行恶之实,大恶莫过于此。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信条,已经不敢拿出来高悬墙上。前半句放起来吧,为善看心情,不为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