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追求数量还是质量?
早晨,睁开眼,悄悄离开卧室,打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
人到中年,总是感觉到事情太多,总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一看书。有时候,猛然间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想拿起书,却又不愿意看书,还是想翻一翻手机。总是说服自己,就看一会儿手机,马上看书。一会儿,就变成浪费掉许多时间。手机上的信息,都是一些通俗易懂,专门投合喜好的文字,总是觉得很快就度过了一段时间。不过,看手机会让人越来越烦躁,纸质书籍却不一样。开始的时候,浮躁的看不进去,只要投入进去,浑身都是舒服的。
我看书的时候,大女儿也拿着她的书看了起来。
看书结束后,我让女儿拿来她刚才看的书。她看的是一本《吹牛大王历险记》。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这种有拼音的书。我让她指出今天看的范围,给我说一下,看了什么内容。她先要翻一下书,然后叙述了吹牛大王里面的故事。她对故事的框架叙述基本合理,可是对于细节却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对于主人公的名字也没有记住。主人公的名字有点长。她可能不习惯记。
孩子看书的速度快,对于细节性的东西不敏感。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关键是字的认识和词汇的积累。大量的阅读能够认识一定量的字。可是,这种快速的阅读对于培养孩子的真正的阅读有没有价值?这样快速的阅读能够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吗?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近两年,我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尤其是童话类和寓言类。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本书。一年级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读完之后,进行简单的复述故事。二年级没有做这方面的要求。我感觉读书不应该追求数量,而是追求质量。而且孩子没有读完的书籍太多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孩子买书。就如张文质老师所说,每一年读数几本书。这句话也适用于小孩子。每一年也一定要读熟几本书,让这几本书的故事烂熟于心。我也和孩子商量,今年把金波的童话集和张秋生的童话集读熟。每一年读透几本书,让这些书融到你的话语中,融到你的写作中,融到你的思考中。有了这样的阅读,读书才能够起到作用。不过,毕竟还是孩子,我允许孩子快速阅读其他的书籍,增加阅读量和开拓视野。读书不仅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
过去读书,很少有书,仅有的几本书,都会翻来覆去的看。可是,现在书籍多了起来,家长尤其给孩子买书更是不惜一切代价。现在的孩子书满为患,很多书籍都是没有看的。这样被书包围的孩子,不会喜欢上读书,而且会恐惧。我们应该指导孩子学会有选择的读。有的书需要读至少两遍,有的只需要读一遍就可以。有的书需要记住一些词语与句子。有的书需要讨论。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看童书,一起讨论,让孩子也感觉到家长也爱看书,而不是逼着孩子看书。
我也和孩子商量,她的书看完之后,一定拿来我看,看完之后,我们俩可以交流。阅读很容易,高质量的阅读很难。阅读数量不等于阅读质量。买书不等于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需要随时观察,随时的调整,关键是一起共度。亲子共读!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