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凯尔特人对阵热火的比赛中,伊塞亚·托马斯(大家都称他为小托马斯)在末节发力,共得到52分,这也刷新了他个人的得分记录。随后在对阵爵士的比赛中,他得到29分、15次助攻、1抢断。人们惊叹和讨论的焦点在于他的身高只有1米75。
在篮球场上,身高的高低到底是自己的优势还是劣势,要看自己的速度、力量等方面与身高到底结合的怎样。在一定程度上,身高高过一定的范围,必然会影响个人的移动速度。
小托马斯有接近170斤的体重,由于重心比一般球员低,在运球过人加速方面一般要快于防守球者的移动速度。而在防守端,他的对抗能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名控球后卫。他不像艾弗森、内特·罗宾逊那样有鲜明的特点,艾弗森速度奇快,罗宾逊弹跳惊人。相比之下,小托马斯虽然各个方面都没有达到极致,却在得分、传球、弹跳能力、防守能力等方面更加均衡。
这个赛季(截止到2017.01.05),他首发31场,场均可以拿到27.8分,6.4次助攻,2.5个篮板,0.9次抢断。1米75的他做到这些是值得敬佩的。
小托马斯属于偏向传统控卫类型的球员,在比赛中他负责球的转移与组织,经常利用高位挡拆的配合为队友创造一些空位投篮的机会。自己的出手则往往是在球队整体进攻受阻时。这几场比赛他的三分球手感火热,他在三分线外高高一跃,由于身高的限制,他的出手点必须抬高一些才可以避开防守者的长臂,这带来的好处也是明显的:球的弧度很高,入射角变大,进球概率提升。
球队也会利用他的突破能力,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底线双掩护配合为小托马斯创造个人单打突破造杀伤的机会。这一点他运用的也非常娴熟,在个人突破还是分球给队友之间,他总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在防守端,由于在体重和力量对抗上并不吃亏,所以对方很少采用背身单打他的策略,也许这也是他能够争取到首发控卫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NBA这个大舞台,为什么总能包容很多在CBA视角看来是有“先天缺陷”的球员呢?
艾弗森的身材与打法如果放在国内,教练早就让他回家了;看到马里昂那样的投篮手型也许会让他转行打垒球;遇到本·华莱士这样只会防守不会进攻的球员就会让他好好练练进攻再来;看到杜兰特这样的球员只会把他当4号位使用。
之前讨论过,中国为什么没有杜兰特这样的球员?我们不是在身体条件上比别人差很多,最主要的是思想观念和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上有差距。
教练看到2米左右的大个子,很可能就不会让他专门练习过多的后卫运球技术,把他当中锋、大前锋去训练、打造。看到1米7左右的矮个子,很可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你不适合打篮球。
(图为霍德斯金斯在NCAA的赛场上完成一次上篮得分,他也是继凯文·劳伊之后,第二位打NCAA的独臂球员,在中国妈妈会让他好好学)
NBA之所以能包容、吸收这么多特点鲜明的球员,一方面是各层级教练员对篮球运动认识的程度不同;另一方面是家长、老师等关键人物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在国内,如果你的身高没有1米8,周围的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你不适合打职业篮球,放弃它吧。而在那个国度,别人会说:勇敢的去尝试你想做的事情,坚持你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的,哪怕实现不了,你的全力以赴也会让你内心平静。
很多美好的东西,在我们还没有尝试之前,已经被周围的人的思想观念所吞噬掉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在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判断体系之前,周围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每个人都清楚。
而每个人固有的思维逻辑直接决定了孩子们到底适不适合打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