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咏怀古迹所作的诗。
该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乌衣巷:金陵(今江苏南京)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其中,“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是指东晋相国王导、谢安。
到了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世家大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王导,出身琅琊王氏,西晋末年,便与琅琊王司马睿私交很好,力劝司马睿江左发展。
永嘉东渡后,司马睿被任命为安东大将军后,王导随司马睿来到江左发展, 王导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西晋被前赵击败后,司马睿在江左登基称帝,建立东晋,是为晋元帝,定都建邺(今天江苏南京)。
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家族,在东晋朝廷也晋升为第一门阀大族。
王导、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
不久,又受晋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
王敦之乱平息后,王导进位太保,进封始兴郡公。
晋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并反对庾亮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
“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与重臣陶侃、庾亮代表的势力,几方形成均势,反而保证了东晋皇权的稳定。
咸康五年,王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晋成帝举哀于朝堂,追谥号“文献”。
王导历仕三朝,笼络江东士族,统一东晋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方势力以抵抗外族,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 ,王导堪称奠定东晋立国基础的“社稷之臣”。
谢安,比王导小44岁,出身陈郡谢氏。
自幼以清谈知名,屡辞拒绝入世为官,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
在谢安弟弟谢万北伐失败,被贬为庶人后,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只得出山,挑起家族大梁,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
晋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
桓温死后,谢安辅政东晋。
在前秦进攻东晋的危难时刻,谢安与镇守荆州的桓冲,抛开内部矛盾,合作一直对外。
谢安举荐其侄谢玄重组“北府军”,镇守广陵,京口,对抗前秦。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东晋国祚得以存续。
又派谢玄乘胜追击,收复洛阳及徐、兖、青、司、豫、梁六州。
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晋孝武帝猜忌,故退居广陵而避祸。
太元十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谥号“文靖”。
王导、谢安,在为难时刻,力挽狂澜,使东晋王朝得以稳定,而二人代表的背后家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也称为东晋时期最重要的两大门阀大族。
今天的故事就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