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始一个定位项目?
第一步:你拥有怎样的定位
定位需要逆向思维。定位需要从潜在顾客开始,而不是从自己开始。
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是什么。
在我们这个过度传播的社会,改变心智是项异常艰难的工作。相比之下,运用已有认知就简单多了。在确定潜在顾客心智的状态时,要撇开企业自尊,这很重要。
要从市场中得到“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的答案,而不是从营销经理那里。如果需要花些钱进行市场调研,那就花钱做吧。现在就知道自己的处境是件好事,否则等到以后发现自己处于不可挽回的地步就惨了。
要思路开阔,考虑全局,不拘小节。
唯一的可行之道是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概念同潜在顾客心智中已有的认知相联系。
第二步:你想拥有怎样的定位
第二步该是拿出水晶球,找到从长期来看可以拥有的定位。
“拥有”是关键词。太多的广告宣传的是自己不可能抢占的定位,因为有人已经占据了那个定位。
有时,人们想要的太多,想占据的定位太宽泛。这样的定位很难在心智中建立。这是“满足所有人需求”的陷阱。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想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将会一事无成。最好聚焦自己的专业,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家,而不是什么都干的通才。
第三步:谁是你必须超越的
不要对市场领导者进行正面攻击。绕过障碍要比穿过它好得多。最好是选择一个别人没有完全占据的定位。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更要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
第四步:你有足够的钱吗
成功定位的一大障碍是想实现不可能的目标。
抢占人们的心智需要金钱支持。
建立定位同样需要金钱支持,保住已建立的定位同样需要金钱支持。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投入足够的钱让自己超越噪声,像宝洁这样的公司就会抢走企业的概念。应对噪声问题的一种方法是缩小地域范围,一个市场接一个市场地推出新产品或新概念,而不是在全国或是全球全面铺开。
如果资金有限,在一个城市花足钱比在多个城市捉襟见肘要好得多。如果在一个地方成功了,就可以在其他地方推广了—如果第一个地点选择正确的话。
第五步:你能坚持到底吗
可以将我们过度传播的社会看做是充满变化且持续不断的考验,新概念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要应对变化,有长远的眼光很重要。
要选择基本的定位并坚持下去。
定位需要积累,利用的是广告的长期特性。
需要年复一年地坚持。很多成功的公司很少改变制胜之道。
企业几乎永远不应该改变它的基本定位战略,这几乎毫无例外。能改变的只是它为实施长期战略采取的战术和短期的行动。
这里面的窍门是,确定长期的基本战略并加以改进;寻找新的方法使它受人瞩目;设法去掉那些令人乏味的地方。
品牌延伸陷阱说明了这一点。品牌延伸实际上会削弱品牌的基本定位。一旦定位丢失,品牌就是无锚之船,漂浮不定。
第六步:你符合自己的定位吗
有创意的人通常不接受定位思想,因为他们觉得这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确实如此。定位理论确实限制了创造性。
最大的传播悲剧之一是看着一个组织谨慎地、循序渐进地、使用表格和图表完成自己的计划,最后却将其战略交给“创意大师”执行。在他们运用自己的技巧后,战略却在一团技术迷雾中消失,再也无法辨认。这些组织如果采取活页纸上的战略远比运用上万元的创意广告方案好得多。
你的广告跟定位相符吗?例如,你的衣着会告诉人们你是个银行家、律师抑或是艺术家吗?你会穿那些损害你的定位而有创意的衣服吗?创意本身一文不值,只有为定位目标服务的创意才有意义。
局外人的角色
有时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是自己定位呢,还是找人帮我们定位呢?通常,人们会找广告公司。广告公司?人人都需要。但只有富有的人才雇得起他们。其他人必须学会自己进行定位,必须学会运用只有局外人才有的见解。
那么局外人会提供什么呢?一种叫做无知的东西,即客观。
局外人不了解公司内部事务,因此更清楚外部—潜在顾客心智中—发生的一切。公司内部的人习惯内向思维,而局外人很自然地习惯外向思维(难怪客户有时候跟广告公司合不来)。
客观性正是广告、市场传播或是广告公司提供的重要元素。
局外人不能提供什么
奇迹。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觉得广告公司的作用就是挥一挥魔棒,让潜在顾客马上出来买他们的产品。当然,魔棒被称为“创意”,它正是新广告主追寻的东西。普遍的观点是,广告公司“创作”广告。最好的广告公司富有“创意”,且可以在广告方案中自由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