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即自由
——每一次遇见都必然是主动的奔赴
乍一看,这个题目是不是很浪漫,其实下文想说的是一段求医问药的过程。
大概在两年前,就听同事讲过过张世芳老师,称赞张老师医术高超,治愈了好多病例。当时的感觉,也就是听了听,确实没当回事儿,只是记住了好几个同事都在张老师那里看过病。这期间,同事又反复提起数次,建议我也去看看,调理调理颈动脉斑块,但自己依旧没放在心上。似乎身体不是自己的,一想到吃中药,还是嫌麻烦。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身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涉猎,逐渐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直到这次外地出差回来,自己感觉嘴唇发麻,舌头发硬,发音不准,语速变缓,内心开始紧张了,有些担心自己的身体。去查了核磁,医生说没发现问题,有一部分腔梗,这个年龄也算正常。带着担心回到单位,同事又建议去找张老师调理。这回不犹豫了,坚定信心,一定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第一周慕名前往,张老师一句话醍醐灌顶:“核磁如果能看到问题,就晚了。”是啊,这么简单的话语,却又是极其深刻的道理,这也是“上医治未病”。调理起来的过程相当顺利,自己每天记录服药后的变化,为了是医患双方有良性的互动,也是为了给老师一个积极的反馈,证明自己在努力配合。最近的感悟:
一是医不叩门。通过这件事儿,自己的体会是,老师医术在那里,如果我们自己不觉悟,或认知有偏差,就不会有医患之间的相遇。这个相遇,主动方在我们自己。
二是医者仁心。治疗调理的过程,必须心诚,《中庸》里讲:“至诚无息”,将信将疑,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一定能看得清。
三是养护道心。《大禹谟》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如果自己这些年没有坚持学习,没有不断修正自身的问题,如果自己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层次原地踏步,也就是自身修为不到位,也就不会有这次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