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当我们这一代的亲历者回忆这段过往,想从脑海里采撷出几块碎片作为自己人生的注脚时,这段关于疫情的记忆,定然会从某个尘封角落里如潮水般倏忽间涌现心头,久久难以消散。
疫霾散尽,全城解封。六月的城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初夏的微风清爽宜人,喧闹的集市人头攒动。如果不是佩戴的口罩和时刻要扫描的健康码,人们大概已经很难再回想起这偷偷溜走的两个月。时光永是流逝,重新走过熟悉又陌生的街市时,难免会有物是人非之感。看到重新开业的店家,不免发出一句“这家店坚持下来了啊”的感慨;看到人去楼空的商铺,不禁默念一声“希望老板前路顺利”的祝福。看到重新开放的医院,总会感慨“病人和医生大概都经历了很辛苦的日子吧”;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总会多出一种“劫后余生”的惺惺相惜。岁月的痕迹都嵌入了日常的点点滴滴,生活的平淡让我们忘记了本该去珍惜的身边的一切。直到失去之时,感觉心痛万分,追悔莫及。
在共同经历了这段苦难后,人与人之间总会多出一丝悲悯的情愫,进而具化为待人待事时的宽容。我们看到很多房东主动宽限了房租的缴纳时限,看到了素昧平生之人的互帮互助,看到了邻里关系的重新熟络,看到了堵车刮擦时车主也不再那么容易动怒,看到了“不好意思”“谢谢”这些以前不得不写在标语里宣传的词语突然又挂在了众人的嘴边……彼此宽慰、互相支持,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大家都不容易”。这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成为无数人重新振作前行的动力和源泉。
人生数十载,白驹过隙间。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历史的一粒微尘都是压在个体身上的一座山。疫情发生前,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期盼着用双手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下,但是疫情的到来无情地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患病的老人、待产的孕妇、断了生活来源的打工者、无法在学校备考的高考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无论是隔离之忧、相思之苦、生存之困、丧亲之痛,当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总还要擦干眼泪,抚平创伤,坚强起来,继续向前走。人生就像一条河,在春日流淌,在夏日欢歌,在秋日沉默,在冬日结冰。各种经历、各种情绪交织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成为这段日子的主旋律。但是不要忘记,四季分明,才是一座城市难得的美景;喜怒哀乐,才是真实完整的人生。正如那首著名的诗歌所写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而对于我们社会集体、对于我们整个民族而言,个体在苦难后的坚强则有更大的意义。回首过去,总会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会在历史长河中突然出现。100年前的先辈经历了战争的苦痛,50年前的先辈们经历了上下求索的迷茫。他们这些历史的水花在一代人集体记忆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又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湮没在波涛之中。但是,即便生命终归化为尘埃,人们的精神力量却可以通过口传心授和汗青史册在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中积聚,成为后辈们面对苦难时的指路明灯。若干年后,我们大概也会像先辈一样,气定神闲地端着一杯茶,向后辈悠悠讲述我们经历的一切。在这不经意间,苦难所带给人们的情感——喜悦、悲伤、甜蜜、痛苦——都将化为这个时代刻入民族骨髓之中的记忆,向下一代传承,无声地提醒着他们,在当年那个至暗时刻,是互相伸出的援手,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让大家一起渡过了艰难的春天。而当苦难再次降临大地之时,下一个时代的人们便能够借助着先辈们千百年来不断注入到民族灵魂之中的力量,鼓起勇气,向着苦难打出承载着历史执念的重重一击,战胜它们,并继续向下个时代传递希望的力量。五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就在这周而复始中,经历着地震、洪水、干旱、疾病、战争的考验,一次次地在苦难中站起来,抚平伤痛,焕发生生不息的活力。
惟愿我们在这个春天的记忆,化为传递给下个时代的力量;
惟愿这一份力量,能照亮未来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