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历史老师在给我们上历史课的授课之余,在教室里踱着步给我们说了一个似乎和课堂知识无关的话题。
“人啊,进入社会后就像猴子爬杆儿,都争着往杆头儿爬,都想爬得最高最快。为什么呢?”
我心想,老师这是怎么了?更年期?还是被校长约谈了?
看同学们一个个没有反应,她接着说“因为在最上面的猴子往下看都是笑脸,而下面的猴子往上看全是屁股。。。”
弄不巧还像贾队长说的"我啐你一脸狗屎'···哈哈哈
当时大家伙都当个笑话听了。
后来,听的、看的、经历的,犹如触电一般,被动地接受了这样那样的刺激。终于理解了什么是“我不打你个满脸桃花开,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许用辣椒为什么这么辣更贴切)!”
说到这里,还得提一下在大学时,政治课老师经常给我们说“你们现在都自以为是天之骄子,自我感觉良好。”然后欲言又止,以一句“好好学习吧~~”收尾。
王勃的《滕王阁序》里,有这么一段: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里单说以下首先提到的冯唐。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仔细看来,滕王阁序中提到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不得志、不如意。那怎么就不如意了呢?你都青史留名了,还不如意?!
这里面不能一概而论,或许是他们当时真的就被屈才处理了,又或者是后人触景生情,拿历史名人的经历宣泄自己的处境。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面临着生活各方面的窘境,我们更多时候就是那爬杆慢的猴子。就像电影《没事偷着乐》里张大民他弟弟大晚上跑到外面看着河对面万家灯火的居民楼感慨“得放多少张双人床啊!”因为生活困窘,住房紧张,有了对象不能结婚。现实步步紧逼,压得人喘不过气。
回到开篇说到的猴子爬杆这个典故。既然爬杆慢的猴子要看屁股们,甚至还有被上面的猴子“啐一脸屎”的风险,那可不可以不爬?当然可以!只要你不眼馋爬杆的猴子就行了。安贫乐道,以另一种形式诠释人生,不失为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