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生在敦煌,总会遇到大师。
比如,今天,在图书馆我就见到了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
在讲座没有开始之前,他就坐在台下。如同我们中最普通的一位。穿着也很普通,安静如山。
可,当他走上讲台,开口讲话,感觉就完全不同。气场强大,一口北京话,瞬时笼罩全场。颇富磁性的男中音,细数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台下观者,认真倾听。我也是,生怕漏听了某个重要内容。
之前,对景泰蓝的了解,如同对巴西的了解,只是浅层次的。
听了钟连盛老师的讲述,才知道,景泰蓝历史悠久,和国家的发展都息息相关。
景泰蓝,算是舶来品。大约三千年前,发源于古希腊。随着丝绸之路渐渐传入咱们国家。到明朝时,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明朝的皇帝有意思,有的喜欢木工,有的喜欢景泰蓝。尤其是景泰皇帝时,发展最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到了清朝,康熙也喜欢景泰蓝。晚清时,景泰蓝渐渐式微。
后来的后来,在著名的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和她的学生钱美华的努力下,国家瑰宝景泰蓝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到了现在,更是被发扬光大。而,钟连盛就是钱美华的弟子。他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泰蓝技艺传承人。在这个圈子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看他的名字,一般人,以为他是汉族人。其实,不是,他是满族人。他像曾经守护莫高窟的樊锦诗一样,也把全副身心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钟老师,不但谈了景泰蓝的发展历史,还讲到了景泰蓝工艺流程。不了解也罢,了解了你就会发现,这是奢侈品。
剪纸,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几张纸,就可以开工。
敦煌的泥塑,几根木头,一些泥土,一些矿物颜料,也可以开工。
而,景泰蓝呢?它需要紫铜,需要黄金,需要釉彩(比如,绿松石等)。没有材料怎么开工?全部流程,也比较繁杂,从设计图纸开始,然后是胎型制作,掐丝,点蓝,烧蓝,磨光,最后一道工序是镀金。凡此种种,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几个技师合作,才能完成。如同拍电影一样,得大家齐心合力。
就如同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样,看着简单,做起来难。
或许,当一个人注意力专注的时候,时间就过快些。似乎是挥手之间,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当大屏幕上出现“谢谢观看”字样时,我还有点恋恋不舍。
于是,就坐朋友女儿的车,离开了图书馆,返回了单位。
回来的路上,我们谈着景泰蓝,谈着下一个来敦煌讲课的大师,谈着写作,也谈着人生,也谈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