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日更第49天)“痛苦+反思+行动=进步”第三十六天:先关注爸妈,再关注孩子

“痛苦+反思+行动=进步”第三十六天:

今天自己觉得做的最正确的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和老爸一起干一个体力活,这个体力活稍微有点脏,自己可以不去。但想了想,这活劳动量比较大,老爸现在体力大不如前,自己应该去。最后的结果证明自己是对的,老爸不舍得让我帮忙,没有提让我帮忙。但其实我确实应该主动帮忙。

我去了以后,明显能感觉到老爸轻松了些,心情也不错。

第二件事是老妈提出来要买一种药,牙有点疼。上午有事能买成,晚上说什么也得买。因为这是老妈需要的。既然老妈说了,自己说什么也得重视,不能拖拉。

这两件事是自己应该做的,但这种小事,换作以前,引不起自己的重视。甚至有时候因为忙别的事,忽视这事。

如果是孩子的事,自己基本不会忘记。为什么爸妈的事,自己却经常忽视。

因为自己在内心深处搞错了爸妈和孩子的先后顺序。

我往往是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世界上最疼自己的人-爸妈。

这是一个内心严重的错误。

孩子毕竟小,他们能够陪自己的时间还长。而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状态不如从前,他们能陪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以后种种,先关注父母,再关注孩子。抓紧时间报答父母,想各种办法让他们更加开心舒畅。

不要嫌弃爸妈的唠叨,总有一天,我会想念这种对自己有益、而自己却总是烦的唠叨。

今天好的方面:

1、继续做有价值的事情:更新作品(10首,50分钟)为孩子记录成长(1篇,10分钟),创作新作品(1个,10分钟)。

2、为家人做的事:打豆浆、刷碗。

3、锻炼计划:步数6835步,仰卧起坐3*10第18天

4、为爸妈做的事:陪爸一起干活、给妈拿药。

5、为孩子做的事:1)检查清洗大宝餐具。2)陪二宝半小时,画画、点读故事书。

不好的方面:

1、遇到事情,习惯性感觉困难,想拒绝。虽有改善,脑子惯性思维经常跳出来作怪。只要能意识到自己惯性思维作怪,就能克服。意识不到,就会出现不好情绪和结果。

2、对待大宝还有点情绪化,孩子拖拉是常见现象。自己需正确看待。(管住、管住、管住自己的嘴,跟孩子说话前三思,有不良情绪别说话、少说话)

经常提醒自己:

1、先关注爸妈,后关注孩子。多陪陪爸妈,多让爸妈开心。

总体评价:

个人状态不错,给爸妈都做了一件事,有小小成就感,总体感觉偏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