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的良好成长和一个好的竞争氛围是息息相关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这个故事说明:竞争,才能使团队更加的优秀!
经常有这样一个说法:好学生不是咱们老师教出来,人家本身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由此可见:班级里面的优秀学生,我们老师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除去优秀学生,班级里面大部分都是一般的学生,也有落后的学生。
如果按比例来说的话好的大约占10份,中间的大约占80份,差的大约占10份,一般就是这个比例。如果要让班级具有竞争力,其实就是想办法提高中间比例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说班级竞争机制做得好,中间的一部分学生就会往上走,如果说激励做得不到位,中间的一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往下走,甚至可能成为落后的学生。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提高中间比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整个班级更具有竞争力呢?
首先:在班里里面树立优秀典型。第一次月考之后对于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团队,加大表扬力度,表扬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优秀小组,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拍照留念,微信群里表扬,一个月作业,纪律优秀学生给家长发表扬信)
接着:帮助优秀小组更加优秀,帮扶落后小组,尽力赶上。
其三:建立阶梯形团队。第一次月考后按照成绩平行分组,并且明确告知期中后规则:(明确A级学生选组长,进步最大的5名学生有重新选择组长的权利,满足优秀团队一个愿望或者建立组与组竞争机制)
其四:一起努力把年级积分提升,建立自信心。
其五: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起看场电影或者综艺节目,一起玩儿一个游戏等)
一个团队,配置很重要,我无法决定我的配置,就努力在氛围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