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留学日本的留学生,天生是个性格大条,神经却纤细的人。不久之前,我原来打工的店铺关门了,我被调到另一家更大的店工作,不管是店长还是其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很友好而风趣。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努力告诉自己要多提升自己的日语能力,多沟通多交流早日融入大家庭。
但是历史永远在重复,“噩梦”早晚要到来。我在原来的店里,基本上只做レジ,疫情之前基本上都是免税收银的工作。这导致我对很多其他的工作用语和日常交流很不熟悉,新的店铺要做很多其他工作,商品种类繁多,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日语还停留在只懂得レジ这一块的程度。店长跟我开玩笑,副店长主动与我聊天,プラム跟我打招呼,我都很紧张和恐慌,那沟通中的表现就更不用说了,人家说一句玩笑话我因为害怕沟通也实在是听不懂,就笑笑不说话。偶尔鼓足勇气的主动沟通,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最后还是放弃。
其实没人对我不礼貌,没人欺负我,更没人要求我。而我却实打实的焦虑了,大家与日本人相处的都无比自然与和谐,唯独我不行。尤其是当我感觉到被店长讨厌了的时候。除了工作沟通,其余一律不聊,原本还会跟我开玩笑,现在直接冷脸不语,结算收银机器也不会跟我要名牌,只要别人的,从不要我的,我想帮忙结账也一言不发不理会我的主动帮助。
之前的店里也一样,因为我自己太过于不自信,他人的示好,被我阻隔掉了。我意识到他们在示好,我也想回答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走远。这种感觉其实非常不好,一方面是自己人际关系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被别人讨厌是那么难受的一件事。
《被讨厌的勇气》是在我有了一点点这种焦虑心态下读的。发现我的自我意识过度和被他人认可的需求强烈,也认识到我必须课题分离。
后来又读了《幸福的勇气》是上一本的续作。更明白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自己做了行为选择,就不要苛责或者期望他人的高评价。
我做的只是我的事情,他人的事情永远都是他人的事情,我的课题是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提升自己强大的心理,让这种误会的情况少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具体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和反应则是他们的课题。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心,也尊重他们的选择,既然你有选择爱与不爱讨厌与不讨厌的权利,那么交流的对方也有选择爱不爱你讨不讨厌你的权利。想到了这一点,我就释然了许多,我不能要求其他人爱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不能干涉也无从猜测,唯有把该做的都做了,真诚的为工作付出,把能做的做好,既不讨好也不退缩。
而人不能为一天中仅有那么几分钟的不愉快而否定了这一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