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孙中山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又是怎样一回事呢?这就要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开始说起。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他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同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称“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的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十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热情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八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议领导机构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克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