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黄帝内经》有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脑海中想起一件事,
假设人处于荒野之中,洪水将至,何以逃生?
是往高往山尖走?还是往外围行?
若往山尖走,水来后包围之周,
若不退却,终成孤岛,何以生还?
况且若水漫过山尖,岂不淹灭?
若往外围行,行久则慢矣,何况也得考虑洪水漫涌之速度,也不是良计。
后想到,不如伐木作船,与水同在,与其共浮沉,方能生存。
当然,何以制船,另作他论。
今日,读《黄帝内经》觅得上文,异曲同工之笔,与万物浮沉,人处世间难以独善其身,只有融为一体,方能长久。
另《黄帝内经》又云: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的理解有三个方面:
其一,浮沉乃变化之相,自然之律,坦然待之,熟而用之;
其二,与万物浮沉,我为万物,万物为我,合众为一;
其三,悟“道”、知“道”之人,遵循自然和规律,做到平衡守一;
针对于个人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好二点:
1、与万物链接,遵循自然的规律来养生,特别起居饮食方面;
2、不刻意标榜自己,无须剑走偏锋,不锋芒必露,不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