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小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缺乏安全感,因为缺乏安全感,内心常常备受煎熬。
从小到大,我都很缺乏安全感。我常常害怕父母会不爱我,所以即便我长这么大了,我还会不自觉地用一些方式去跟父母索取爱,我一遍一遍跟父母确认他们是否爱我。小时候,我常常跟弟弟打架,看似两姐弟普通的打架,深层次里却是我跟弟弟一直在争宠,争父母的宠爱。如果我跟弟弟闹矛盾了,父母没有端平一碗水,就说我是姐姐要让着弟弟的话,所以把事情的责任往我身上推,我就一定会特别委屈,哭的很伤心。
后来,我终于还是失败了,我发现父母还是疼爱弟弟多,所以,在家这个地方,我没有找到真正属于我的安全感。我只好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找寻属于我的人生。于是,我一个人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归属感。可是,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更多的是无奈,我也没有找到安全感,反而伤痕累累,可是,虽然我也想家,内心却怎么也不愿意放弃外面回到家,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因为我觉得回去我也没有真正属于我的家,也会把我嫁掉,然后把我推到另一个陌生的家庭里去。
有人说,在家备受宠爱的姑娘,是不会远离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打拼的,只有在家没有找到归宿感的姑娘,才会一个人踏上征途。这大概说出了很多独自打拼姑娘的心声吧,她们不是不想家,只是知道没有退路,必须在外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所以只能靠自己。
后来,我结婚了。我本以为,结婚后我就可以找到属于我的安全感,却在婆家屡屡受挫,我才明白,婆家根本不是我的归宿,我始终是一个外人。我的心被伤得遍体鳞伤。
没有安全感的人,他们会终其一生去不断寻找安全感,在自己父母那里,在婆家那里,在丈夫那里,或者最后就不在人身上找,而是寄托在事业、金钱、朋友等等的地方。所以,那些工作狂,或者是不断挣好多好多钱的人,他们也许就是安全感不足的人,需要靠金钱、地位等外在的因素来装饰自己,用名牌的包包、鞋子来包裹自己,以为这样就有了安全感,可是往往最后,他们都会发现,这些外在的东西根本给不了他们真正的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在结婚后暴露非常多的问题,他们会一遍一遍跟爱人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他们会想要控制对方,掌控经济大权,争夺家庭决策权等等,其实他们想要的仅仅是安全感。作为没有安全感的伴侣,也是备受煎熬,很受压抑。
我是切身体会到了没有安全感的可怕,这种不安的感觉常常在深夜侵袭我,让我深怕自己在意的人会不要自己,让我常常感到焦虑不安,于是我们逼迫自己变得优秀,即使已经变得比别人优秀了,还是觉得不够,不敢放松自己,不敢放松下来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安全感在作祟,也不知道这种不安全感是从何而来,我又要如何去面对它,才能逃出它的魔爪。
后来,我接触了一些心理学,开始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才慢慢明白我的不安全感是怎么来的。
很小的时候,我爸妈就把送去外婆家,然后隐姓埋名在外婆家长大。记忆中,直到我7岁要读书的时候,才把我从外婆家接回来,我离开了熟悉的外婆家,被迫接到了我当时一点都没有感情的家。小姨把我送回家,第二天趁我还没醒就走了,我醒来发现小姨走了,跑到村口整整哭了大半天,可是无论我怎么哭,小姨都不会回来了,我也没办法回去外婆家了,我必须待在这个我当时看来是别人家的家。
我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这个新家,才慢慢喜欢上我的父母。可是,无论我长多大,我的外婆和小姨始终是我最亲的人,她们在我心里的分量举足轻重。在外婆家的童年生活,也成为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这样一段童年的经历,留给我的确是一直没有安全感。回到家,我发现弟弟备受父母的宠爱,可是我这个从外婆家回来的孩子,在父母心目中到底是怎样一个位置,我就不知道了,于是,我不断地尝试跟父母索取爱,不断地跟弟弟争宠,唯一想要的答案就是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我。
直到如今,我得到的答案还是在爸妈的心目中,弟弟永远是最重要的,他永远可以待在这个家里,而我却终究是不能长待在这个家里,这里没有我的位置,我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于是我拼命努力,拼命想在我喜欢的城市扎根下来,拼命想要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家。
可是,时常,我仍旧会回头去向爸妈索取爱,去确认他们是否爱我。可这一条索爱的路,终究是漫长而艰辛的,终究是没有结果的,我一次一次被打回原形,一次一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我不太重要。
如今,我虽然长大了,可是只要碰到跟父母索取爱的时候,遭到了拒绝,我就会立马变成当初刚接回到家的那个小女孩,变得非常委屈,心里非常难过。而这份难过父母是不理解的,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哭得那么伤心。是啊,谁会知道,一个已经当妈的人,有的时候会立马变成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一直在苦苦希望得到关心,得到父母的爱。
其实,我的父母对我挺好的,他们也是爱我的,可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人生还是感觉有一段缺憾,有一段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大概跟我小时候的寄养在外婆家是有关系的,我有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内心很没有安全感。
所以,在我的孩子出生以后,孩子的奶奶希望把孩子寄养在老家,我一口拒绝了,因为我就是那个寄养的孩子,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经历我这样的童年,我深知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这一生心里都会有一份缺憾,而且一辈子也估计很难弥补。一个孩子,在他小的时候,如果没有在父母身边,将来他是像常人一样长大了,但却会备受不安全感的侵袭。
这个问题我想引用武志红写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的一个段落,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阐述这个问题的。
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缺乏安全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涉及到一个广为人知的观念——妈妈最好亲自带孩子到三岁。
为什么?因为,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三岁才能形成两个概念: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客体即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稳定性的概念,他们能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存在,而看不到,他们就觉得这个事物不存在了。所以,和他们玩藏猫猫的游戏,他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他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客体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这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妈妈的长时间分离。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若在孩子三岁前,妈妈与孩子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
所以,在三岁前,妈妈要尽可能亲自带孩子,不能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形成所谓的安全感。
想象一下,那些再中国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城镇都存在的隔代抚养现象,就可以知道,这在中国是个奢望,所以,这导致中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
前几天,我在餐厅吃饭的时候认识一对日本的夫妇,我们聊了很久,期间,我问他们,你们日本生孩子后谁带呢?这对夫妇说,在日本,女性生孩子后当家庭主妇的很多,孩子几乎是母亲自己带,很少隔代抚养。他们自己小时候就是妈妈带大的,所以生了孩子后也觉得自己带孩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目前的中国,有6200万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数据让人害怕,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是否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将来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是否也应该引起我们的父母重视。养育孩子,不仅仅是喂口饭养大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关注。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点赞,欢迎分享给更多的妈妈,也许你可以帮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