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室友去食堂,不知不觉就聊到了自己近来的焦虑——最近刚刚开学,乱七八糟的事情奇多无比,然而,明明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解决,但是当所有事情一股脑儿地向你奔涌而来的时候,你会绝望地发现——
我怎么什么都不想干啊!
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所有的学习、生活时间都需要自己去安排。
大一,脱离了高中班主任的魔爪和父母的唠叨,你初入大学,一切都是新的,你面临着纠结而甜蜜的选择——我是加学生会呢,还是加社团呢,还是谈恋爱呢,还是去认识更多大佬呢……
而专注于学习的人,也不再囿于语数外物化生或语数外政史地,而有了更开阔的选择——数学建模,科创国创,英语竞赛,演讲,辩论,自学小语种,天文,摄影,电影,艺术……
这些选择,就像一块块的拼图,我们不断地挑选,拿起又放下,试图找到最契合我们人生轨迹的那些拼图。
然而,很轻易地,这些拼图迷了我们的眼,乱了我们的心,我们把那些看起来很精美的拼图全部紧紧地攥在手里,想要一口气全把它们拼上。
大部分时候,结果可能都是——拼不上。
其实,拼拼图最好的办法,是一块一块地拿起,然后细心地比对它们的纹路,不是吗?
大学也是这样。
当太多的选择和机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往往试图把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未来有帮助的拼图一口气全拿在手里,期望着马上就能将它们拼进自己的人生中,最后却发现,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焦虑,自己的学习状态越来越浮躁,自己的大学生活越过越绝望。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现代人都强调效率,毕竟这是一个连电脑都自带双核处理器的时代,因此,这个社会期待的是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事务的人才。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崩得太紧的弦,非但奏不出清灵之音,反而容易断掉。
学业、生活,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上了重重镣铐,我们中的大部分,必然做不到在一个月,两个月内只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但是我们每个人必然可以做到的是,在一个小时内一心一意地只做一件事。
在这一个小时内,告诉自己: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必去担心,现在,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只需要专注于眼下。
八月长安有一句话:为什么小说里的人物坚强又洒脱?因为作者常常大笔一挥白驹过隙,翻一页,起新章,她千帆过尽,往事随风。你的每个夜晚却要自己慢慢熬,上帝在一分钟里给你十个机会软弱,怎么都等不到那一句“多年以后”。
我觉得十个软弱的机会中,有九个都不是上帝给的,而是你自己为自己设立的——你想实现的目标太多,但是他们怎么可能轻易被实现?于是你开始焦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害怕自己会不会落后其他人一大截,这些消极情绪就像硫酸,渐渐将你心中那块名叫目标的大理石腐蚀掉,于是你软弱了,于是你放弃了。
那份一心一意的力量,或许能让我们踏踏实实向前迈进,最终等到那一句“多年以后”。
就像三毛说的,“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