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陶渊明便总是想起明黄的雏菊,枝头立着的灵动自在的鸟儿。想起那袅袅炊烟、濛濛时雨洗去那人间铅华。陶渊明笔下的一切都是那般的闲适安然,想来也是,心有山水当然是自得清闲。
众人对陶渊明隐世颇有争议,有人说他此举有避世之嫌。对此我是不认同的,某种意义上来说,陶渊明也是我想成为的人。
有人说陶渊明是一名隐者,但我想来也不能只说他是隐者。年少时他也曾奋斗过,他的隐逸是见识过社会的险恶,人心的污浊后的决然,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坚持。
或许陶渊明逃离了官场,但我想他从未远离生活,远离本我。身逢乱世,起伏不能由己,一身傲骨岂能屈?勾心斗角何时停?不如落他个清净,管那世间沧桑又如何?人是无法逃离时代的洪流的,既已知无法改变这世道 那也要留得那心里的一片净土,守住自己的高风亮节,绝不允他人染指,这已然是莫大的勇气。
有人认为真正的勇者,即使黑暗也能不被世界所侵染,仍自有一番风骨,如此才叫勇者,才能叫人倾佩。可这茫茫人世间,放眼古今能如此的又有多少人?回归田园尚且也偶时会被世俗所影响,何况身处尘世见?我们不是世界的轴心,既然入仕也无法左右一二,不如“守拙归园田”看蓝天依然,白云散漫,何尝不是一条明路?
渊明令我倾佩的是他隐逸的决断。已觉得这人世间黑暗那便果断抽身,任你们怎么看,就不与这世俗同流合污,守得心中的一方天地,放浪于自然造化之中,活出那真正的自我。即使偶有寂寞也自得其乐,灵魂也好,亦或是情怀与信仰皆有地可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