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自认是一个情绪管理还不错的人,但是当自己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对方无法达成自己的期待时,负面情绪也会无法挽回地喷薄而出,而自己也无法调节过来。
比如,自己的伴侣在纪念日没有准备礼物,你是不是会非常生气,然后冲着伴侣发脾气。
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情绪只是生气。
其实,你的情绪远比你想象得复杂。
伴侣的做法可能会让你觉得失望、委屈甚至是不公。因为你曾经充满期待,但是现实却与你的想法相悖。
也可能这天,你的工作伙伴做的事情让你抓狂,所以你也可能想把你的怨气释放在亲近的人身上,因为你没办法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在一个不熟的人身上。
一件不大的事情,你的反应似乎只是生气,但其实可以蕴含很多复杂的内容。
一个成人尚且需要花些时间去理清自己的情绪,更何况儿童呢?
02
我们今天就要探讨一下如何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因为清楚地辨认情绪,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也会让身边的人更好地理解孩子。
一个能够正确理解自己情绪的孩子会更容易明白如何调节情绪。
而良好的情绪调节也会为孩子带来更好的社交。
但如果你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情绪,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情绪。
当我们要跟孩子讨论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自己的情绪词汇也是如此的匮乏。我们似乎只会用开心、生气和难过来描述情绪。
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必须教会孩子更多、更精确的情绪词语。
例如,人高兴的时候其实也会有很多不同,表达高兴的词语有:开心、愉快、兴奋、幸福、欣喜若狂等。
当你拥有这些情绪的时候,其实你都是高兴的,但是我们要学会辨别这其中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情绪词汇。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语言也可以决定思维。词汇量不够的时候,我们也很难理解自己。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情绪词汇,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呢?
其实这些词汇你可以上网搜索情绪词汇,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看到这些词汇之后,你便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
另外,有很多绘本介绍不同的情绪,比如《生气汤》就是介绍负面情绪的绘本。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绪。
03
在孩子学习了很多情绪词汇之后,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将情绪词汇分类。
高兴、开心、愉快、兴奋等是正面的情绪。
而失望、伤心、无助、难过等是负面情绪。
孩子理解了不同类心情之后,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人们正常的情绪,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原因,然后想办法缩短负面情绪的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要理解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例如,你不让孩子吃零食,因为快到吃饭时间了。
但孩子很生气,跟你发脾气。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跟孩子说:“不就是不让你吃零食吗?都快吃饭了。至于那么不开心吗?”
这样的否定性语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同时也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负面情绪,孩子会试图克制自己,但是简单的克制并不会让孩子找到情绪的出口。
这样,孩子既不能调节负面情绪,也不能更好地体验情绪,理解情绪。
有时候人的情绪并不是单一的,我们会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
我们的情绪就像是一列火车,会经过不同的情绪站。
比如,当孩子被同学嘲笑,他的情绪可能是难过,紧接着下一站的情绪是失望,然后又进入到生气这一站,之后可能会到达愤怒这一站。
国外有些情绪疏导专家会让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发展脉络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情绪地看到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又走向何方。
而且专家也会建议孩子尝试从某个负面情绪点开始,不让负面情绪继续前行。
这个记录情绪发展脉络的方法非常有效,强烈建议家长们在生活中尝试。
04
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实归根结底需要家长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当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对于孩子一些不良行为也可以保持极大的耐心,面带微笑,慢慢开导孩子,有时甚至也会无限包容孩子。
但一旦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我们就会怒不可遏,即使孩子出现一点小问题也会遭到我们的训斥。
其实,我们这样的行为就是一个情绪管理的不良示范。
所以,一起跟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当我们理解得越深入,越细致,我们也就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当我们成为情绪调节的良好示范时,孩子也更容易成为情绪的掌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