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些文章,但是关注度不高。朋友建议想提高流量就蹭热点啊!比如江歌案。
我想了想说好的。
三天了还是没有动静。
朋友说:你干什么呢?
我说我在等事情最后的调查结果啊!或者说我在思考背后的人生哲理呢!
在我看来,很多蹭热点的文章就是在漫天海地的胡说八道。因为我看到了价值观的偏离。如果你想评论一个案件,那么就要有正确的评论观。
正确评论事情的基础是什么?
首先一个我最反感的就是没有理由、没有依据。
可能是职业原因,在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出来的时候,我不会首先去下论断。
事实证明,很多事情后来都发生了反转。
评价一个事件其实要有逻辑关系的。简单说来就是行为—结果—因果关系。
这个事情是不是他做的?
这个结果是不是他的行为造成的?
他的行为和事情的结果有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注意是法律上的,而不是生活上的)
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了才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刑事案件,很多没有法律常识的人在那里充当审判者也是醉了。
但是,由于很多原因,这三个问题在事情被爆出来的时候其实大家都不清楚。特别是现在新闻媒体“标题党”现象很严重,为了提高收视率很多新闻文字用上了不客观的语气。大部分新闻都没有经过现场调查,之后就人云亦云地被传播出来,引起了很多消极的社会效应。
当然,我还在意一个问题。
即使事情已经明了,你确定你可以正确的评价?抑或者说,你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好小朋友们吗?
其实仔细分析你会发现社会热点话题更多的是法律与道德的矛盾关系。
比如最近很热的江歌案,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排山倒海地全民审判刘鑫的情景。
从客观上来说,刘鑫目前并不是犯罪嫌疑人。但是舆论更多的在声讨一个刑事案件的非犯罪嫌疑人的现象并不多见。
刘鑫该怎样面对江歌的离去?
任你翻遍所有的法律都不会有这种文字,你找不到答案的。
因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所有的道德问题都没有定论,这就造成了目前的舆论现状——刘鑫不能“重新开始”她的生活,她不该买新包,不该笑着更新朋友圈。她应该谢罪,应该把江歌妈妈的下半生包起来,她应该痛哭流涕。
是的,如果刘鑫痛哭流涕地向江妈妈“谢罪”,那么事情也就这么结束了。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新闻,见义勇为者为了救人搭上了性命,被救者向见义勇为者的家人下跪,发誓要补偿他们。这样的新闻读来很痛心。但是围观者也觉得这件事情圆满了,便不再追问。
可是这次不同了,“被救者”(具体是不是被救者不敢论断)刘鑫逃避了这一切,网友说她还说谎了,她还换了发型,买了新包。
有人不干了,觉得这是亵渎江歌的生命。
然后,至今这场道德审判还在继续。
更另人无奈的是,这个刑事案件已经发生了一年多,被爆出来也就是这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一个月网络上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几乎我关注的所有舆论平台都提到了这个事情。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评价事件、当事人,每看一次就要伤感一回。
法律平台几乎没有去评论这个事情,原因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不想多说。
荒诞思想论者加缪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既非受害者,不做刽子手》。我觉得这个特别适合让这些人看看,我们可以为受害者的家属提供帮助,但是对于刘鑫,该怎样面对?
中立吗?
我也知道有人定义过“正义”:“那些标榜中立者,已经是无正义的了。”
我也看到我喜欢的一个大咖写了一篇文章“那些为刘鑫辩护的人,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我犹豫了,因为目前为止,我对受害者的家人觉得伤心,江歌妈妈应该被支持,被鼓励。对于犯罪嫌疑人陈某我觉得愤怒。但对于刘鑫,我觉得痛心。但我不会去用“道德”来审判她,我没有这个权力。
就此搁笔。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