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里出来,算上路上耽搁的时间,李老汉总共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镇上。
今天并不是赶场天,所以集市上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卖菜的小贩,蹲守在遮阳伞下,等待上门的顾客。
他们也焉了吧唧的,坐在小板凳上打盹。塑料薄膜上的蔬菜,被炙热的阳光把叶片上的水分都烘干了,看起来一点儿都不新鲜。
忽然,有一辆摩托车从遮阳伞前路过,发动机剧烈的轰鸣声使其中一个妇人醒了过来。
她瞥了一眼正在赶路的李老汉,没有理会,从身旁的背篓里拎起来一瓶水,举起来就咕咚咕咚地往喉咙里灌。
李老汉看到她喝了一大口水之后,发出一道畅快的声音,他也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那妇人发觉他的小动作后,笑了笑,随即拿起来一个喷壶,往自己的蔬菜上洒水。
李老汉瞥了她一眼后,便继续走了。
向阳小学在镇上的西北方,距离集市大约有一公里。那儿以前是一片荒山,直到五年前,向阳小学才在那座荒山上落户下来。
去小学,只有一条小路。当初修这条路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波折。
先是拨款不到位,没法开工;后来拨款到位后,因为这段路要修在农田之上,很多农户不愿意配合,即使加钱也不同意。
最后,还是校长一家一家去走访,苦口婆心地劝诫,才搞定了占地的问题。
小学的四周,有一大片农田。秋天稻谷成熟的时候,站在教学楼阳台上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片金灿灿的稻谷;晚上,学生们在此起彼伏的蛙声中入眠。
稻谷一收,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就不再局限于学校那硬邦邦的操场了。他们风一般地从大门里涌出来,跑到柔软的农田里做游戏、躺在田坎上看湛蓝的天、在数不胜数的谷堆里捉迷藏。
农忙的季节,学生们下午放了学,晚上又不上课,便自愿来到田里,帮农民伯伯们收谷子。所以即使在做游戏的时候,不慎弄倒了谷堆,农户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因为他们自己,也有后代在学校里上学。这所小学,既抚育了他们的后代,又给他们带来了持续性的收入。
他们种下的蔬菜、养肥的猪,大部分都直接卖给了学校;而学校有时候需要建一些小工程,比如铺设管道、地板或是建造、维修房屋,也会请周围的农户来做。
这些农户与向阳小学的关系,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各取所需,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