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打来电话让准备下周讲课的课件,考虑再三,我选择研修的第一课道理 心理 合理作为本次会议的交流内容。
担心自己能否讲好的同时,又担心误解其中的某些概念。纠结一番,决定再听一次视频内容,干脆就依照李老师的课件内容,比葫芦画瓢做下来,不就好了嘛!想想也是,现成的课件,免得自己还得下功夫整理PPT呢,主意一定,着手准备。
晚上回家,打开电脑,找出教材,翻阅笔记,突然不知该做什么,刚刚还雄心壮志、踌躇满志的刹时成了空白。怎么刚才还熟悉的内容,一下变得陌生了。道理、心理、合理一看这题目,总觉得像是哲学的范儿,觉得题目好大啊,有点儿HOLD不住啊!既然学了,就硬着头皮做吧,直到把自己弄糊涂为止吧。
所有的学习,首先从概念学起,我一贯的习惯就是百度,虽然知道有时“度”出来的东西,不是原版,但懒于翻书的我图个百度方便和快捷,更何况要对任何事物弄个究竟,在一方面,我是很欠缺的,仅限于囫囵吞枣,对事情一知半解是我多年来的形成的习惯,这种方式让我看上去似乎懂的很多,但领悟予己的少之又少。内容首先道是:大自然固有的运动规律;理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对固有规律的体验形成心理是主观的,对客观规律的观察形成道理是客观的。
小时候政治学的不好,哲学思维很少,平日里是一个喜欢讲道理的一个人,今天再次领悟道理是什么的时候,有些被动,用了多少年,竟不知它是什么!各种道理来自哪里,道理背后是为了表达什么,一头雾水!百度百科以便好好理解其中的涵义。道理,道之理也,是非曲直也。道之理者唯自然也。如此看来,我平时冠以用的“道理”并非道理,其中很多掺杂了个人的东西,也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如今学习,也使得自己惯用“道理”逐渐更近于道理。看来目前的困惑必然存在。那么规律呢?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规律哲学的特点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那么被人类意识到、观察到的规律为道理;而心理是对事物规律体验的结果,是无法量化的。大自然真是个神秘的世界,有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和秘密,人类目前触及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
想到这,思想已经漂了很久,离我需要掌握的已经很遥远了,我现在需要的是弄明白一些概念理解后举例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举不出实例,就用老师的实例也是老师允许的啊,最好是一字不落,全书照搬就更好了。怎么越发觉得有了些哲学的思维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