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即是心理战——为什么是“战”?如何进行此战?有人的答案可能是:提客户着想。不完全对,替人着想,仍免不得有居高临下,推动的意思;答案是,“站在顾客立场思考问题”,就是彻底抛弃自己的想象,尤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提供真正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因而才有了如下几个案例:
1. 在不断加征消费税的情况下,应和顾客的情感诉求,在北海道试点消费税返还;一经推出,消费者反响强烈,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75%;随后,在第二周立刻推广至全国;(跑题一下:为什么是北海道试点?是因为和本州等地天然分离,可以进行有效的地理区分和减少干涉,从而对比?那么,类似的情况,就是中国的海南岛了?)
2. 由于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特性,不能总是通过“加量不加价”来提升销量,量少而价优反而有了优势;另外,由于人口的普遍富裕,但是对“差别”却格外敏感,因而消费形态愈发统一,畅销产品愈发集中(所谓的“爆品”其实很有市场空间)
3. “特色饭团”,200元的定价远高于100日元左右的主流定价,并不和市场上的低价饭团进行竞争,最终也是大获全胜,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高达两位数;
沿着这一思路,作者随后提出了7-11定位的转变:从“还在营业太好了”延展到“身边的便利”,逐渐将自身变成客户的生活基础设施,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章节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