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9期“虚”主题活动。
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一介绍,追了一部很有文艺范剧名的电视剧《南风知我意》,为什么取了这个名?于是,我研究了这首诗歌。
“南风知我意”一句,出自南朝乐府诗歌《西洲曲》,是其中很少见的长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诗歌从梅花引起的思念写起,由梅花想起了西洲往事。女子折下一支梅,她是喜爱梅花的娇艳美丽,还是喜欢梅花不拒风霜的气节?可能都有,但是,她最在意的是因为梅花想起了在西洲梅树下与情郎相会的情景吧,她要把梅花寄去江北,她的情事所在的西洲,因为那里有她思念的情郎。
她穿上了杏子红色的单薄衣衫,在思念情郎的时候穿上这个颜色的衣衫,应该是他的情郎喜欢她穿杏子红的颜色。穿了好看的衣衫,再把头发梳整齐。这个头发可很好,是鸦雏色,就是乌鸦的雏鸟羽毛的颜色,那是一种黑亮的充满生命力的颜色,用来比喻少女的头发,那该是多么有青春的气息。
在这里连续写了四个动作:折、寄、穿、梳,用少女一连串的行为表现出她思念情郎的情真意切,并没有用一个想、念、思一类的字眼。
都想念西洲和西洲的人了,那么西洲在哪里呢?“两桨桥头渡”,用船的两只桨就能划到西洲的渡口了。看吧,其实想要见到情郎也不难。到底难不难,这里没有说到西洲的路途,但是,在一个想要见到情郎的女子眼中,再遥远的路途也只是摇着两只桨就能到达的。只可惜,想法很好,但是不实际,因为时间已经晚了,连伯劳鸟都飞走休息去了。在这里,伯劳鸟还有一种寓意,是说她和情人分隔两地。晚风吹拂着乌桕树,目光被引到了女子的家。乌桕树下就是他们的家,门里的女子露出了头发上碧绿的钗钿。
傍晚,风吹树动,鸟儿归巢,女子在家门口思念远在西洲的情郎,这就是一副美好的画面。
这里的景物描写非常自然,读者的视线从天上飞走的鸟转到被风吹动的树,再到树下的小院子,还有院门处女子的钗钿。注意了,作者没有写女子整个人站在那里,而只是露出了头发上的钗钿,让人循着钗钿想象出女子就站在那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而且,作者把希望给了女子,因为在民间,乌桕树是一种象征多子多福的树,她家的门口就有一棵象征幸福的乌桕树。
情到位了,景物也描写了,气氛烘托出来了,该是人物登场的时候。她打开家门,情郎是没有,可是劳动依然要继续。采莲去。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采莲的时间,秋天,采莲的地点,南塘,莲花的状态,比人高。干脆利落交代了女子的工作时间、地点和工作对象。这里,南塘对西洲,非常工整。
女子是怎样工作的,看接下来的四个“莲”字,“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四个“莲”,一个接着一个,就像是娇羞的女子直面心爱的男子追问“爱不爱我,到底爱不爱我?”只是在这里,用女子一连串的动作,一步更进一步地表达出女子对情郎的爱意。采莲,剥莲子,新鲜清脆的莲子跟湖水一样的碧绿清澈,莲子心通透红艳。“清如水”是碧,莲子心是红,一碧一红,都是最本真、最单纯的心思,女子对情郎的爱意从来都是清净澄澈的,可是思念中的情郎,却没来,秋天的鸿燕向西飞,她的情郎就在西边。到这里,全部都是写实。
秋天了,北雁南飞,这里写虚,想象西洲的天空应该有很多鸿燕。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她走上高高的楼台向西遥望郎君。可是楼台虽高却也看不到情郎,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欧阳修《少年游》中有“栏杆十二独凭春”,用凭遍曲曲折折的十二曲栏干,来说明人物凭眺之长久,用情之长久。有人说是出自《西洲曲》。
这里又是一副画面:高楼上,九曲逶迤的栏杆上,垂玉手,倚靠着西望情郎的她。这幅画的色彩在后面有交代。
栏杆上卷起的帘子外,天空那样高远,像海水般荡漾着无边无际空泛的深绿,像梦境一样悠然,相逢如梦,情郎,你忧愁我也忧愁。南风啊,你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让我们在梦中相聚)。
晏几道《虞美人》中“曲栏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更是又倚栏,而且还连“天如水”中的颜色都是“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中一样的色彩。
《西洲曲》中没有出现少女所爱恋的那个男子,全篇都是通过对少女的动作以及少女的想象来表达出她对情郎的思念,诗歌的描写虚实结合,最后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一句,遥寄少女的情思,也让读者回味千年。
如若南风知我意,情思悠远千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