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为科室的一组照片配了文字,这些照片是工作中同事们拍的,ECMO穿刺、驰援武汉、共度医师节、工人认真消毒病床、直升机护送危重患者、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
仅仅三四十照片,我却搜集到了海量信息!大部分事情我都是经历者,好几位患者我也护理过。
以前,我以为华丽的辞藻、满篇的溢美之词就是好文章,常常写着感动自己,但对于读者共情力并不显著的文字。
当我去找写作领域内的大咖指导,投了简历并交了几篇影评,当即被说是“外实里虚的文艺女大学生”,得一光荣称号“太虚真人”。
于是在学习的第一个月,我每天交一篇随笔,从引入到内容到结尾,从标题的层层递进到连贯,从内容的真实到自然接地气,一遍遍修改。
我的第一篇文章就吸引到了粉丝,并且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写文章需要正确地、有效地指导和刻意练习!我也不断地与这个领域的朋友们交流、分析、总结,持续看书、经历生活,保持输出。
那么,我来说一下,我是如何给这组照片配文字的。
首先,我是一名重症室的护士,对于各种治疗、操作、仪器、病例特点、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都了解,这非常有利于我开展工作。
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
其次,涉及到专业知识,我可以求助科室里的医生、高年资老师,还有网络,比如查找文献。
接到任务不是一拍脑袋就去做,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者,我有扎实且深厚的写作功底,这不仅得益于我付费寻找专业的指导,早就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和我妈妈提到我在语文成绩上的稳定发挥以及对于作阅读理解、古诗词赏析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总结。
而且,在大学期间我写的影评、生活记录,字数已经达到了出书的标准,但我仍旧需要积累、给自己更加精准的定位。
我相信积累的力量,厚积才能薄发。
我给照片配得文字比较简单,这并不代表体现不出写作水平。有句话说得好,大道至简!
如果内容太过专业,那针对的读者就非常有限,选择平易叙述,接受度更广,而且每张照片的开头不能一模一样,每张照片表达的情感不同,它们给我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好文章要有独特的切入点和完整的框架。
在2019年,我为250张左右的风景照配过文字,那是湘西某地的旅游宣传册,要求短小隽美的短句,以行的方式展现,期限为一周。
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休息时间就查阅大量资料,并看完了《浦市风物》这本书。最后完美交稿!
这两次经历,可以总结出一个“写作+”的底层逻辑,即“写作+专业”,写作的门槛并不高,但写得好却非常难。
这个逻辑很熟悉,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词,是在读初三的时候,当时是2012年,我的班主任在政治课上,讲解综合分析题反复提到的“互联网+”,这是新的经济形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
学会运用底层逻辑,实现能力的迁移,有利于个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