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虽然属于一种轻微的精神疾病,但是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症状改善比较慢,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一个患者每天要洗手三四个小时,手都洗破了,什么都做不了;一位患者在出门前反复检查,走到很远了,还要返回家里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结果几个小时都无法出门,后来干脆就不出门。
强迫症的类型有很多种,反复洗手,洗东西,无法摆脱心理上的“肮脏感”;或者反复检查已经锁好的门窗,核对账单、文稿等;走在街上,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强迫计数,一旦漏掉就要重新开始;按照既定的程序穿衣吃饭,睡前要按顺序摆放好衣服、鞋,这些都属于强迫行为。
有的人不可克制地想着某一件事,通常是不幸的事,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不停地想,并且为心中所想感到紧张、恐惧;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正确,不停地想“1+1为什么等于2”,这些则属于强迫观念。
站在河边上,突然有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虽然事情没有发生,还是会感到后怕;害怕自己会发疯、做出违反法律甚至伤天害理的事,也是典型的强迫症症状。儿童中的强迫症患者则表现为强迫眨眼、强迫洗手、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10岁的憨憨每天要洗手三四十次,洗得他双手发白、皮肤浮肿,可还是没法控制自己。妈妈从小教导他要爱干净,衣服要整洁,手脚要洗净,没想到憨憨将洗手当成了唯一的乐趣,他总是习惯性地走进洗手间,不管双手脏不脏,都要用力地洗上两分钟后,才会出来。有一段时间,每当憨憨走进洗手间,妈妈就冲进去,试图把他强制拉出来,结果憨憨就大吵大闹,坐在地上哭起来。如此过后,他洗手的次数更多了,妈妈只能听之任之。
当妈妈带憨憨找到万医生时,才明白了憨憨强迫洗手的原因。万医生和憨憨聊了40多分钟,结果发现,憨憨在和妈妈生气或者和同学闹别扭的时候,最想洗手。
出生在单亲家庭里,憨憨成为妈妈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妈妈的希望。因此,妈妈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总是对他说他应该怎
样,不应该怎样,就连生活起居,妈妈也给憨憨立了许多条条框框,一旦憨憨违反,妈妈要么是一阵碎碎念,要么就是大发脾气。
憨憨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早熟,也知道妈妈带着自己生活不容易,于是,当妈妈对他发脾气时,他就躲进卫生间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开始不停地洗手,和妈妈闹矛盾的时候,他洗手的情况就越发严重。如果不是双手红肿、发白,妈妈可能还没有注意到憨憨的异常。万医生说:“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承受了太多源自父母的寂寞、迷失和惆怅,孝顺的子女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奇怪的心理毛病。憨憨的强迫症,更像是一种令人费解的求助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