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 公式 |
---|---|
因素分析法 | 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 ① 第一次替代 A1×B0×C0 ② 第二次替代 A1×B1×C0 ③ 第三次替代 R1=A1×B1×C1④ ②-①→A的偏差对R的影响; ③-②→B的偏差对R的影响; ④-③→C的偏差对R的影响。 总差异:ΔR=R1-R0 |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 公式 |
---|---|
营运资本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 |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
现金比率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
现金流量比率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 公式 |
---|---|
资产负债率 | =总负债÷总资产×100% |
产权比率 | =总负债÷股东权益 |
权益乘数 | =总资产÷股东权益 |
长期资本负债率 | =长期负债÷长期资本×100% |
利息保障倍数 |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支出 |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
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100% |
营运能力比率 | 公式 |
---|---|
××资产的周转次数(周转率) | =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资产 |
××资产的周转天数 | =365÷××周转次数 =365×××资产÷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 |
××资产与收入比 | =××资产÷营业收入 |
盈利能力比率 | 公式 |
---|---|
营业净利率 | =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
总资产净利率 | =净利润÷总资产×100% |
权益净利率 | =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
市价比率 | 公式 |
---|---|
市盈率 | =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
市净率 | =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
市销率 | =每股市价÷每股营业收入 |
每股收益 | =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
每股净资产 | =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
每股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
杜邦分析体系 | 公式 |
---|---|
权益净利率 | =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 公式 |
---|---|
净经营资产 | =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
净负债 | =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
净经营资产 | =净负债+所有者权益 |
经营营运资本 | =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 |
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 =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 |
净经营资产 | =经营营运资本+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
管理用利润表 | 公式 |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税前经营利润×(1-平均所得税税率) |
税后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1-平均所得税税率) |
平均所得税税率 |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100% |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 公式 |
---|---|
营业现金毛流量 | =营业收入-付现营业费用-所得税 |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 | |
=税后营业收入-税后付现营业费用+折旧与摊销抵税 | |
营业现金净流量 | =营业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
实体现金流量 | =营业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 |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 | |
债务现金流量 | =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
股权现金流量 | =净利润-股东权益增加 |
管理用杜邦分析体系 | 公式 |
---|---|
权益净利率 |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 |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
融资需求 | 公式 |
---|---|
融资总需求 | =净经营资产增加=预计净经营资产合计-基期净经营资产合计 |
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 | =预计营业收入×预计营业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 |
外部融资额 | =融资总需求-可动用金融资产-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 |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 =外部融资额÷销售增长额 |
增长率测算 | 公式 |
---|---|
内含增长率 |
|
可持续增长率 | =(本期净利润×本期利润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 |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期末总资产期初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 | |
第三章 价值评估基础
货币时间价值 | 公式 |
---|---|
复利终值 | |
复利现值 | |
普通年金终值 | |
普通年金现值 | |
预付年金终值 | |
预付年金现值 | |
递延年金现值 | (1)两次折现法;(2)做差法 |
永续年金现值 | |
年偿债基金 | 与普通年金终值互为倒数 |
年投资回收额 | 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倒数 |
有效年利率 |
风险与报酬 | 公式 |
---|---|
变异系数 | 变异系数=标准差÷期望值 |
两项资产组合的标准差 | |
资本市场线 | 总期望报酬率 = Q × 风 险 组 合 的 期 望 报 酬 率 +(1-Q)×无风险报酬率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其中:Q代表投资者投资于风险组合M的资金占自有资本总额的比例 |
β系数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四章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 | 公式 |
---|---|
债务资本成本 | 到期收益率法: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债券购入价格的折现率 |
风险调整法:税前债务资本成本=政府债券的市场回报率+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率 | |
普通股资本成本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股利增长模型: |
|
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普通股成本=税后债务成本+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 | |
优先股资本成本 | |
永续债资本成本 |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第五章 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投资项目评价指标 | 公式 |
---|---|
净现值 | =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
现值指数 | =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
内含报酬率 | 使项目“净现值=0”的折现率 |
静态回收期 | 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投资引起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累计到与原始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 |
动态回收期 |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投资引起的未来现金流量累计到与原始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 |
会计报酬率 | 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100% |
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投资净残值)/2]×100% | |
等额年金 | =净现值/(P/A,i,n) |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 | =未来现金流出量总额/(P/A,i,n) |
投资项目折现率的估计 | 公式 |
---|---|
β资产 | =β权益÷[1+(1-T)×(负债/权益)] |
β权益 | =β资产×[1+(1-T)×(负债/权益)] |
第六章 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债券价值评估 | 公式 |
---|---|
基本模型 | |
平息债券 |
|
纯贴现债券 |
普通股价值评估 | 公式 |
---|---|
零增长股票的价值 | |
固定增长股票的价值 | |
普通股的期望报酬率 |
混合筹资工具价值评估 | 公式 |
---|---|
优先股价值 | =优先股股息÷折现率 |
优先股的期望报酬率 | =优先股股息÷优先股当前股价 |
第七章 期权价值评估
期权到期日损益状态 | 公式 |
---|---|
买入看涨期权 | 到期日价值=max(ST-X,0) |
到期日净损益=max(ST-X,0)-期权价格 | |
卖出看涨期权 | 到期日价值=-max(ST-X,0) |
到期日净损益=-max(ST-X,0)+期权价格 | |
买入看跌期权 | 到期日价值=max(X-ST,0) |
到期日净损益=max(X-ST,0)-期权价格 | |
卖出看跌期权 | 到期日价值=-max(X-ST,0) |
到期日净损益=-max(X-ST,0)+期权价格 |
金融期权价值计算 | 公式 |
---|---|
金融期权价值构成 | 期权价值=内在价值+时间溢价 |
复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 | 套期保值率 |
借款数额 |
|
期权价值= |
|
风险中性原理 | 期望报酬率=无风险利率r=上行概率Pu×上行时报酬率+下行概率Pd×下行时报酬率 |
上行概率 |
|
下行概率 |
|
期权价格 |
|
平价定理 | 标的资产价格S+看跌期权价格P=看涨期权价格C+执行价格现值PV(X) |
第八章 企业价值评估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公式 |
---|---|
股利现金流量模型 | |
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 永续增长模型: |
两阶段增长模型: |
|
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 永续增长模型: |
两阶段增长模型: |
|
市盈率模型 | 公式 |
---|---|
基本模型 | 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
内在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 |
目标企业每股市价=市盈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 |
修正模型 | 修正市盈率=市盈率/(预期增长率×100)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目标企业每股收益×目标企业预期增长率×100×修正市盈率 |
市净率模型 | 公式 |
---|---|
基本模型 | 本期市净率=权益净利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
内在市净率=权益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 |
目标企业每股市价=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 |
修正模型 | 修正市净率=市净率/(预期权益净利率×100)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目标企业预期权益净利率×100×修正市净率 |
市销率模型 | 公式 |
---|---|
基本模型 | 本期市销率=营业净利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
内在市销率=营业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 |
目标企业每股市价=市销率×目标企业每股收入 | |
修正模型 | 修正市销率=市销率/(预期营业净利率×100)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目标企业每股收入×目标企业预期营业净利率×100×修正市销率 |
第九章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 | 公式 |
---|---|
无税MM理论 |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 |
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风险溢价 | |
有税MM理论 |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债务利息抵税收益 |
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风险溢价 | |
权衡理论 | VL=VU+PV(利息抵税)-PV(财务困境成本) |
代理理论 | VL=VU+PV(利息抵税)-PV(财务困境成本)-PV(债务代理成本)+PV(债务代理收益) |
杠杆系数 | 公式 |
---|---|
经营杠杆系数 | =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营业收入变化的百分比=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 |
财务杠杆系数 | =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税前优先股股利) |
联合杠杆系数 | =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营业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
第十章 长期筹资
配股 | 公式 |
---|---|
配股除权参考价 |
|
每股配股权价值 |
可转换债券 | 公式 |
---|---|
纯债券价值 | =利息现值+本金现值 |
转换价值 | =股价×转换比例 |
底线价值 | =Max(纯债券价值,转换价值) |
税前资本成本 | 使“债券价格=利息现值+可转债底线价值的现值”的折现率 |
租赁筹资 | 公式 |
---|---|
租赁净现值 | =租赁的现金流量总现值-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总现值 |
项目的调整净现值 | =项目的常规净现值+租赁净现值 |
融资租赁计税基础 | 合同约定付款总额的:计税基础=约定付款总额(租赁费+留购价款)+交易费用 |
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计税基础=资产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
第十二章 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 公式 |
---|---|
易变现率 |
现金管理 | 公式 |
---|---|
成本分析模式 | 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此时,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
存货模式 | 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小相关总成本= |
随机模式 | R= |
应收账款管理 | 公式 |
---|---|
增加的收益 | =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 =存货平均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
应付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 =应付账款平均余额×资本成本 |
现金折扣成本 | =销售收入×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
存货管理 | 公式 |
---|---|
基本模型 | 经济批量: |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公式: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公式: 最佳订货周期公式: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 |
|
订货提前期 |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每日平均需用量 |
存货管理 | 公式 |
---|---|
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 | 经济批量: |
与经济批量相关的总成本: |
|
保险储备 |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 |
短期债务管理 | 公式 |
---|---|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 = |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
约当产量法 | 公式 |
---|---|
加权平均法 |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产量 |
先进先出法 |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数量×(1-已投料比例)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即转换成本)=月初在产品数量×(1-月初在产品完工程度) |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本月全部完工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数量 |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数量×本月投料比例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转换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 |
|
分配率=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 |
完工产品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成本+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分配率 |
|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 |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 公式 |
---|---|
直接材料 | 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 |
直接人工 |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 |
变动制造费用 | 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 公式 |
---|---|
二因素分析法 |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
三因素分析法 |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第十六章 本量利分析
指标 | 计算公式 |
---|---|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 | |
=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 |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 |
单位边际贡献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边际贡献率 |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 |
=1-变动成本率 | |
变动成本率 |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
=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 |
保本量 |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
保本额 | =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
=保本量×单价 | |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 |
安全边际 | =实际或预计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
安全边际率 |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0% |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 | |
=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
息税前利润 |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
=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 |
=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 | |
经营杠杆系数 | =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1÷安全边际率 |
息税前利润率 | =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
保利量 |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
保利额 | =保利量×单价 |
敏感系数 | =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 | |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 | =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某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 |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该产品的销售百分比 |
某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 | =该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 |
第十七章 短期经营决策
决策项目 | 公式 |
---|---|
约束资源的最优利用 | 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边际贡献/该单位产品所需约束资源量 |
完全成本加成法 | 产品的目标价格=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及合理利润 |
变动成本加成法 | 产品的目标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利润 |
第十八章 全面预算
现金预算 | 公式 |
---|---|
可供使用现金 | =期初现金余额+预算期现金收入 |
现金的多余或不足 | =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 |
期末现金余额 | =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运用+现金筹措+投资收益-利息支出 |
第十九章 责任会计
责任中心 | 公式 |
---|---|
利润中心 |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总额 |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 |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 |
投资中心 | 部门投资报酬率=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 |
部门剩余收益=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 |
第二十章 业绩评价
经济增加值 | 公式 |
---|---|
经济增加值 | =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基本经济增加值 | =税后净营业利润-报表平均总资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 | =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的平均资本占用 |
简化经济增加值 |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 | |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带息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 |
平均资本成本率=债权资本成本率×平均带息负债/(平均带息负债+平均所有者权益)×(1-25%)+股权资本成本率×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带息负债+平均所有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