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觉前,给出差的豆爹打视频电话。
豆爹说,“儿子,爸爸出差这段时间,你要帮我照顾好我媳妇啊。你们就是我的两个宝儿呗。”
糖豆立刻纠正爸爸说,“不对不对 ,爸爸,我才是小宝,你是大宝,妈妈是照顾我们的。”
哈啊?!什么鬼!
假装生气对糖豆说,“什么意思啊?你和你爸爸都是宝贝,妈妈就不是宝贝吗?我就活该是照顾你们俩的老妈子吗?”
没想到,糖豆听了我的话也生气了,而且还气得不轻,一下子倒在床上,也不看我,侧过身背对着我大声喊,“哼,我也生气了。”
我没当回事。跟豆爹聊完,关灯躺下准备睡觉。习惯性地跟糖豆说了一句,“晚安宝贝!”
糖豆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应我。而是又“哼”了一声,接着又重复了一遍“我生气了!气得都流眼泪了。”
看来小朋友是真的有情绪了。我凑到他背后,伸手摸索着在他脸上抹了一把,还真的有泪水。
真是因为刚才我说的话?可是,为什么呢?我不明白。
于是柔声问,“宝贝,你怎么了?妈妈刚才说的那句话让你很生气吗?”
“是呀,我很生气,也很难过。你说你不是照顾我们的。”
嗯,怎么会理解成这个意思?
“不是的,妈妈的意思是,我当然要照顾你和爸爸呀,你们俩是我的宝贝嘛。那我也希望我是你和爸爸的宝贝呀,希望你们也能爱我照顾我。”
“可是我没法儿照顾你们啊。我还是小朋友。”
“嗯,你现在是小朋友,所以由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等你长到像爸爸妈妈这么大了,就是强壮的,能干的大人了,那时候爸爸妈妈也变成老人了,你就可以照顾我们了。”
这个解释,我觉得5岁的糖豆小朋友应该不会再误解了。然而,糖豆竟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听起来非常地难过。
我赶紧伸手轻拍他的背,一边帮他平缓情绪,一边满脑子问号,“这到底是怎么了?我把刚才说的话又捋了一遍,没觉得哪句话有问题啊,他怎么难过成这样?”
哭声渐渐变小,我亲了亲他的额头,问,“宝贝,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么难过啊?”
糖豆带着哭过之后浓重的鼻音,“妈妈,我希望你和爸爸永远年轻不变老。等我长大了,你们也不要变老。你忘了吗?我生日的时候,已经跟月亮女神许愿了,让她保佑你们。我还有个办法,等我长大了就去发明不变老的药水给你们喝。”
瞬间破防!感觉到自己鼻头一酸,眼眶一热。
我觉得,这种想哭的感觉,就是被爱的感觉吧。
我在父母的情感忽视中,长成了一个自卑,怯懦,敏感的大人。我爸妈说我冷漠,我曾经努力过,但最终还是无法跟他们变得亲近。在这样的情景里长大,对于婚姻和家庭我从来不抱期待。直到三十多岁,爸妈好像再也无法忍受街坊和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亲自给我安排了相亲对象。然后,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孩子。
那时候我不会想到,这会我最大的幸运。
从怀孕到生下孩子,我其实没有思考过生孩子的意义。但是本着一份责任心,我认真学习育儿知识,耐心细致地照顾他。我承认,一开始我这么做,固然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但同时,一个更隐秘的理由是,我想告诉我妈,“看,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是可以做到这个程度的,并且是没有怨言的。孩子并不是负担。”
我也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寻求过专业人士的帮助,参加过心理学沙龙。我一直在尝试自我疗愈,但是收效甚微。然而,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却慢慢意识到自己在发生变化。
透过自己的孩子,我好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我极力避免用我父母以前对待我的方式去对待他,我尽力去贴近他,去分辨孩子的需要,而避免出于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去用权威或情感操控他。这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自己重新成长的过程。
现在我很庆幸自己生了孩子,也感恩养育孩子的过程。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