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四·一】
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毕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门柳枝词》云:“留得六宫眉黛好,高楼付与晓妆人。”是闺阁语。中丞和云:“莫向离亭争折取,浓阴留覆往来人。”是大臣语。严冬友侍读和云;“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排着等离人。”是词客语。夫人又有句云:“天涯半是伤春客,飘泊烦他青眼看。”亦有慈云护物之意。张少仪观察和云:“不须看到婆娑日,已觉伤心似汉南。”则的是名场耆旧语矣。
毕沅,(1730-1797),字纕蘅,亦字秋帆,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官至湖广总督,故称其中丞。
周月尊,字漪香,长洲人。清朝毕沅侧室。酷嗜文墨,礼贤下士。
严长明,(1731~1787),清藏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冬友,一字道甫,号用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宗南巡时,被召试赐为举人,授内阁中书,旋入值军机处7年。任《通鉴辑览》、《一统志》、《热河志》、《平定准噶尔方略》纂修官。乾隆三十六年(1771)乞归,遂不复出。在毕沅门下数年,后又主讲庐阳书院并任山长。家中藏书颇富,辞官归后,筑书楼三楹,名“归求草堂”,藏书3万卷,金石文字3000卷,终日吟咏其中。尝言:“士不周览古今载籍,不遍交海内俊贤,不通知当代典章,遽欲握笔撰述,纵使信今,亦难传后”。著有《征献余录》、《文选课读》、《尊闻录》、《归求草堂文集》等。
词客,擅长文词的人。 唐王维《偶然作》诗之六:“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世宗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
慈云,比喻佛之慈心广大,犹如大云覆盖世界众生。鸡跖集: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
张少仪,即张凤孙(1706—1783),字少仪,号息圃。华亭(今上海)人,一作青浦(今上海)人.清代官吏、诗人。雍正十年(1732)副贡,乾隆间举博学鸿词科,又荐经学,均下第。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邵武府(今福建邵武市),擢云南粮储道,选四川永宁道,后官至刑部郎中。诗秀杰清丽,又工骈文,著有《宝田诗钞》。少年时有“张三子”的美誉。所谓“张三子”即孝子、君子、才子。袁枚《子不语》载,其死后被尊为桂林城隍。
观察,古代官名。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
观察使,唐前期常由中央不定期派出使者监察州县,名称临时确定,并无定规。中宗神龙二年(706)置十道巡察使,二年一替。景云二年(711)置十道按察使,均非常置。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置十五道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治所设于所部大郡,职如汉代之刺史,察访地方官政绩。以后,采访使逐渐由朝廷所遣的监察地方的特派员转变为刺史之上的地方行政官。清代乾隆十八年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号,改设分守道和分巡道,分守道、分巡道多加兵备衔,长官皆称道员,俗称道台,尊称观察。
婆娑,原义为盘旋舞动的样子。如:婆娑起舞。《诗·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毛传:“婆娑,舞也。”引申义,枝叶扶疏的样子。如:杨柳婆娑、树影婆娑。竹影亦婆娑,韵藏汝心中。眼泪下滴的样子。如:泪眼婆娑、古老婆娑。【注意】婆娑,不同于“娑婆世界”中的“娑婆”。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汉南,典故。北周·庾信著《枯树赋》。桓温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耆旧,汉语词汇。音qí jiù。释义:年高望重者。唐杜甫《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前番我们曾经说过诗文内容与作者身份的关系问题。此番又提及此话题。作者的身份地位,可以很大程度的决定作者的眼界与心胸。而作者的眼界心胸,又很大程度上决定诗文的内容与风格。说得极端一点,乞丐写不出帝王诗,帝王写不出莲花落。某诗群曾有人谈到年轻女子诗作句:“秋霜飞双鬓,寒寺探孤僧。”称其读诗时曾有感动,在知道作者性别年龄后觉得颇受欺骗,对诗作也不想再读。女子则回应:我是造景造境,完全脱离本人。你尽可读诗,无须知人。这里涉及到了诗词是否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创作问题。我的观点:未尝不可,不宜多作。毕竟,“诗言志”,诗的本来意义就是表达个人的志向、情操、意趣,是比较个性化的文学形式,侧重于作者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偶尔写个“代白头吟”、“代妇怨”不是不可以,但长期这样写作,一定会脱离自我,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代拟型诗文的内容毕竟受被代拟者身份的限制,一诗一换身份,最后就迷失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