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自己和余华的缘分也不算浅了,这是一个自高中起就知道的名字,而正式去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则是在大学时期,当然,和很多人一样,读的第一本就是这部非常出名的作品,活着。
最近正在优酷上看梁文道先生主持的一档谈话类的节目,叫做《一千零一夜》,每天晚上聊一聊他读过的书,里面有几期讲述余华和活着的节目,对我产生了一些启发,我觉得刚好可以结合一下自己的观点,好好聊一聊《活着》。
首先呢,跟大家简单概述一下故事的情节。福贵曾是一个地主家庭的少爷,生活优渥,但为人十分不争气,吃喝嫖赌,很快把家产败了个精光,父亲也被气死。福贵醒悟过后,决定重振家业,但还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就被国民党抓走参军,等他终于颠沛流离回到家中时,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女儿都得了重病,身体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之后就是不停地发生变故,儿子有庆被抽血而死,女儿凤珍难产而死,女婿二喜工地意外,小外孙哭根吃多了豆子撑死,直到最后,只剩下了垂垂老矣的福贵一人,与老牛福贵共伴着夕阳生活着。
听我的描述,可能有人觉得已经够惨了,但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去看活着原著,你会再难受十倍,余华的笔力,具有着一种呕心泣血的效果,这可能跟他父母是医生,自己也当过医生有关,对于生命,对于血,对于情感,余华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体验,他很擅长用及其克制的笔调去描写极度残忍的事情,被人称作血液里流着冰碴子的作家。
那么,余华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呢?这里就涉及到了活着所表达的主题,何谓活着,我说过《活着》是余华的一部转型期的作品,上接他的先锋派小说,下启《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等反映现实的小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活着》同时具备了两方面的内容。《活着》中提到了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什么意义。看似很消极,让我想起他先锋派时期的《鲜血梅花》,那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主角一直想要寻找杀父仇人,但最后发现他所坚持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这很像。但当你读完了活着之后,你又会觉得似乎它的主旨没那么消极,主角经历了那么多变故,但最后却并没有沉沦下去,他高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万里迢迢我不去。”似乎很享受当前的生活,享受所谓“活着”的本身。这又让我想到了《许三观卖血记》,那就是一个很积极的故事,讲述人的抗争。
余华把人物和历史进行了融合,国共内战,土地改革,文革等历史事件借着主角的经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时代的转变也给主角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余华通过这些历史来塑造人物,又通过福贵自身的经历来体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荒谬,不定性,悲与喜交织,但同时又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
有人会问主角究竟是幸存还是生存,梁文道先生提到这其实是硬币的两面,在外人看来,福贵是幸存,在福贵看来,是生存。其实就我来看,两种说法皆可,我认为有幸存的看法可能是觉得因为福贵经历得变故太多,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他太惨了,太苦了;有生存的看法是因为福贵确实是走在历史的轨迹上的,像是无数个小人物一样,活着,生存着,虽然他的经历较其他人来说,确实太惨了,但他活着的这种状态,却和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余华想要表达的,也正是这种状态,看似很空虚,很消极,但却有很充实,因为活着本身,就是积极与消极相交织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就是生理需求,当你满足了之后,才能去谈更好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等这些,小说中的福贵最后生理需求勉强满足,但他也没有富裕到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地步,他没有钱和精力,也不需求,他不会去思考活着的意义,那是更好层次的追求,你若问他,活着是为了什么,他只能告诉你,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也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余华的这部作品是很接地气的,他所体现的是,大多数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的人们的诉求,可能也算不得什么诉求,中国几千年来,底层人民都是很贫穷的,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没有时间去思考更多生活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他们来说活着的最大的意义就是活着。
可以说余华的这部转型作品是很成功的,至少在知名度上他是成功的,但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在有庆死之后,节奏明显加快,对于人物的处理似乎没有之前那么细腻,很多人的死亡让我感觉到了刻意性,余华刻意安排一个天煞孤星的结局给福贵,借此深化自己的主题,如果说苦根,凤珍的死还能归结到贫穷和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发达,那二喜的死,就是纯粹的意外了,小说应该有所设计,但如果能让读者明显感觉到这种设计感的话,我觉得就不能算作是一流的小说,但《活着》是余华的转型之作,有些缺点也很正常,之后的《许三观卖血记》就要好上很多。
从小说本身来说,余华情节设置十分吸引人,开头不是直接由老人讲述,而是先由一个收集民谣的人和老人聊天,慢慢引入话题,在中间还会暂时中断讲述,描写一下乡村风光,这加强了小说的层次感,丰富了小说的结构,也更有利于深化主题,余华的文笔非常优秀,特别是对情感的把控,堪称一绝,有兴趣的去找来福贵被抓壮丁未回时,对于其母亲的描写,以及福贵在得知有庆被抽干血液而亡时,独自回家的描写,我读到那里时,是被深深震撼到了,半晌无语。浑身发冷,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文字,原来也是有温度的。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活着的全部解析了,我是玉楼,一个热爱文字,希望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小说的一个作者,如果喜欢我的书评,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