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在原龙岗街道任龙东社区出租屋综管站站长,带领20多名综管员负责辖区内的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平时的工作就是上门登记一下流动人口,发现出租屋内有可疑的隐患要上报相关部门,并不繁复。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综管站与派出所的联系比较密切,经常要联合工作,互动较多。
有一次,派出所某领导鉴于辖区内很多烂尾楼、老屋村以及以些临时建筑居住的人员复杂,存在脏乱差的现象,突发奇想,要利用100天的时间大力整治这些场所,清理在内居住的“重点人员”,称为“百日行动”。方案上报到街道,街道领导很重视,并要求提高规格,上升到街道牵头,所涉及的十多部门包括工商、水电等垂直管理也要作为成员单位,每次行动都要派员参加。
派出所和出租屋综管站作为职责部门,要在行动之前对场所进行摸查,我和治保主任到各个整治点先行了解及宣传,说政府将对脏乱差出租屋进行清理整治。当时的民众对清理整治没有什么概念,以为政府要美化环境,加强管理之类。我和治保主任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对一些管理人员也好言相劝,要他们好好配合政府的工作。
行动开始,由领导带各部门几十个工作人员赶赴“重点场所”,治安员在领导的指示下,对居住其中的务工人员要全部搬离,这里不能出租,要实行“空楼”。我和治保主任都惊呆了。那些租住人员更是惊慌失措,突然其来的行动让他们措手不及,行李都来不及收拾。但看到整治队伍声势浩大,谁也不敢有半点抵抗和声张。那时候,手机还没有录像功能,外来工还温顺得如绵羊。
有一次行动,是整治赤石岗小区的烂尾别墅群。那个别墅区由外省的一家开发商建造,但由于资金断裂,内部没有装修,就低价租给一些收入比较低的务工人员,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低端人口”。管理别墅区的,是其中一个股东的父母,六七十岁吧。老头身形挺拔,气质良好,为人和善,有爽直之气,听说在某国企退休。老太身形就比较矮小,一副慈善的面孔,说话低声细气的。这对夫妇我认识,之前我们上门登记,总是友善的和我们打招呼,冲茶给我们喝,所以也算熟络。
此次行动,他们的别墅群首当其冲,因为它体量大,居住人员多,又多是复杂人员,做泥工的、补衣服的、修车捡废品的,都是政府认为的不稳定分子。整治组要求开发商出面,自行清退人员,然后整改。但是,开发商因为在外省,迟迟不现身。街道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求“无所不用其极”,各部门都运用自己的职权,对 “窝点”进行整治。租住人驱离,出租屋封锁,并实行断水断电。
这下可急坏了老头老太,时值六伏天,气温极高,没有电的处境可想而知。到处找人论理,要求开通水电,但因是领导指示,谁也不敢擅自开通。我因一些工作需到他那儿,他跟我说起来气急败坏,说到街道领导办公室找领导也解决不了。说到激动处,他提起椅子往地上顿了一下。老太很焦急地看着丈夫,说:“你悠着点,别气坏了,你有心脏病呢。”我坐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我也是参与成员之一,还是个“站长”,但我在这件事上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发挥不了一丁点作用,只能陪着他黯然神伤。
那次“百日行动”后不久,我就调离了那岗位,再也没见过那对慈爱的老夫妻,但他们的焦虑神情在多年后偶尔会在我脑海里想起。十年过去了,那个片区早被改造,他们也应早回去老家了吧。不知是否还在人世。那次行动,可能在社会治理来说是正确的,但在这正确里面,又有多少微小的个体被碾压,无处求助呢。
那次专项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效应,后来区里市里也以此为参照开展了很多“百日行动”,但动作和效果都慢慢弱化了。最近几年,换了名堂,叫什么“春季行动”“秋季行动”之类,每个部门都搞,但都只是把日常工作罗列一下,写个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发发文件开开会,年头花点钱年终作个报告,如此而已。虽说伤财,但总算不劳民了。